我时常会想我到底是孑然一身的人,还是一个普通的有着家庭的人。
我出生之后就有两个姐姐,家里开始也很是贫困。大概是贫困家庭百事哀的原因吧,我深刻的记忆里,多数不是被爸爸打,就是父母的争吵,所以并没有在小时候跟父母建立很深厚的感情。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和大姐二姐在一起,虽然大姐比我大5岁,大多时候不喜欢和我在一起;和二姐在一起也是一起打闹,有时候还打不过被打哭,哈哈,但现在回忆起来也是很开心。后来上到初中,跟父母和姐姐们分离,需要自己和一堆比自己大一截的人住到一起,宿舍氛围压力,而且没有安全感,更加与家庭疏远,而从小又被教导要想一个男子汉一样坚强的我,从来不向家里说任何在学校的事情。依然记得第一次从宿舍被接到家之后,又重新要去学校的时候,我怕在床上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不知道是恋家还是对那种宿舍环境的恐惧,最后是我妈一个人送我去的学校,后来这件事让我潜意识觉得远离家庭才是我真正的宿命。之后上了高中,有着初中的经验就很快适应了高中生活,而且2周才回去一次,我满满的把家当做一个需要我定时去探望的东西,而不是我最终的归宿,同时渐渐在心底里把宿舍当做了自己的家。宿舍的舍友,即当做同学,又当做家人,就算是现在,就算只是在朋友圈刷到他们的游戏分享,也会陷入与他们的共同回忆,那些123的各位不知道还好不好。慢慢到了大学之后,我又一般只在过年时候回家,在家的时间更加少了。现在工作,又是如此。
从我初中开始,也正是我开始慢慢形成自己价值观的时期,我与家庭的分离,导致我对家庭的观念开始模糊。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是应该想工蜂一样,成长是为了完整我的家庭,还是应该想豹子老虎一样,成长是为了独立开辟自己的领地呢。我想我应该是后者,因为我长大之后的每次离开家乡都是欣喜与充满期待。但是我又长期的依赖家庭,甚至在我无路可退的时候总是想到家人。
现在的我在坐火车的时候总有一种想让它就这样一直开下去的感觉。那种游离与家庭和终点的感觉,让我感觉轻松和愉悦。我渴望着独立,却又不得不时常和家庭产生联系的感觉,可能本质上只是我讨厌这种思念家庭的感觉。
大学入学的时候有一次本科生的思想健康测试,我就随便按照自己的思想填,然后不幸成为被选中的孩子,需要被教健康教育的心理健康老师单独辅导。老师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我说:我的梦想,就是去一个没人有其他人的大草原里骑着马放牧。虽然对于一个刚入学的大学生来说很奇怪,但这确实是那个时候我最想做的事。这不靠谱又不正常的梦想,当然被老师委婉批判了一顿。随着自己的成长,我现在的梦想已经变成了环球旅行了。但就算换成环球旅行,还是没有改变我想远离家乡的现实。
据说苏格拉底提出过人生的三个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认为三个问题的本质是自我实现的问题。大概可以描述为,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我想成为这样的人过程对家人对社会的影响。家庭已经是普通人能够想到的自己出处的根源了,而我想成为的人的实现过程,则已经回答了关于第一个和第三个问题。
我有一个普通朋友,她总喜欢在做出重要抉择的时候跟我聊一下,她为什么选择这个,又为什么放弃哪个。每次都理由充分,很难改变。但又每次在选择这个结果之后,在不久后就会对自己做出的抉择开始懊悔,吐槽这个选择也没有预想中的好。可是其实每次从我的视角看来,她每次做出抉择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足够充分的条件,之后吐槽的原因也是因为自己的成长和现在的标准提高而导致的。我想这也是因为不断的变化的对个人实现的定义导致的吧。
而对于我来说,这些问题的答案,一直在变,一直在跟我平时的抉择互相影响。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需要用我的一生的时间才能给出一个完整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