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社会实践,我们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背景,以安徽省文明城市创建为主题,以安徽省滁州市为调研对象,分析其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果和问题,同时,也对大学生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的参与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合采访记录发现大学生在创城活动中的参与度和作用发挥主要体现在志愿服务方面。
在整个调研过程中,从统筹到分配任务,再到剪辑视频和整理调研报告,这是我第一次切切实实组织一个团队去做社会实践,收获颇多同时也有遗憾。
先谈收获:
一是对于文明城市创建有了新的认识,而不是止于目之所及的标语。文明城市创建,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塑造,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打造,是一个城市的文明创造,更是城市与人的联系建造。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高低,显示着这个城市中人的文明素质的高低;反之亦然。所以说,城市文明程度,也从侧面反映着该城市人文关怀程度、城市归属感、人民幸福感。在整理安徽省滁州市文明城市创建调研材料时,我发现,随着滁州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初显成效,居民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居民幸福感逐渐提升。
二是对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机制有了深入了解。在社会实践准备初期,阅读近年来大量相关文献,其中针对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标准,不同学者提出意见和建议。近些年来,测评体系机制也在更新升级,2021年版本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更新体现在原有指标增加新内容、原有指标增加新要求、创建标准提高。与此同时,第五届增加的复查机制,对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达标和保持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提出新挑战。
三是增加了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意愿。同广大青年同志一样,力所能及做一名志愿者,为家乡文明城市创建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自身做起,提升自身文明素质,以一带全,带动身边的家人、朋友,发挥自身正能量;探索城市文明建设宣传新路径,结合自媒体,制作接地气、有内涵的宣传作品,利用网络的力量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再说遗憾,此次社会实践中,面对最终报告书写主题,舍弃了原有的“三城计划”,转而集中精力对安徽省滁州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调研。
综合来说,本次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与城市的距离,一个城市的温度体现在城市人文层面上,一个拥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更具有文明底蕴。在对安徽省文明城市创建的调研过程中,我看到了自己家乡的名字出现在榜单上,我感到无比骄傲,我的家乡,河北邯郸,赵都,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正如滁州的别名为亭城,越是有文化韵味的城市越是有吸引力、有魅力。
在此,我希望未来文明之花能够在华夏大地上灿烂绽放,希望每一位市民都能够用自己的文明力量浇铸文明之花,待到文明之花烂漫时,华夏子孙将以此为我中华之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