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到来自《环球网》的一则新闻——
济南的郑先生做小生意需要结账时,才发现自己家里经常用的卡里,按理说,本应该有十几万的存款,当下却显示余额不足……
报警后,经警方反复核查最终才发现,原来是他们家上初二的14岁孩子小郑,从小学开始玩游戏,刚开始和同学一起玩,后来升初中之后才自己独自玩——
小郑为了玩游戏,在一开始注册账号时,就跟妈妈借口说手机没钱了需要充值——就这样,小郑得到了父母手机银行卡绑定的密码,随后,他通过一款“财付通”的软件,不断给网游充值。
以前充得少,父母没发现,就是最近这两个月放暑假,频繁充值充得多了,才最终给父母发现了!
小郑用手机和电脑一起玩游戏,注册了QQ飞车和英雄联盟两个账号。由于QQ币转换成人民币是10倍的额度,所以,两个账号加起来的充值金额,已经达到了9万多元!
事后,面对家长和记者的询问,孩子终于说出了心里话:“我就是空虚!想找个人说话!”
小郑这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也不怎么爱出门,在家属于较老实听话的那种,可没想到,为了找人说话,排解空虚寂寞,他竟迷上了网络游戏!郑先生表示,可能平时夫妻俩比较忙,忽视了儿子的感受……
看到这则新闻,有的网友家长评论说:“这样的熊孩子真该死!父母成天忙于生意,一切都还不是为了孩子,赚钱图个啥?没想到孩子这么不懂事,有空就玩游戏,荒废学业不说,还浪费了父母天文数字的血汗钱!想想都心疼啊!扇他一巴掌都不解恨!”
还有的网友孩子评论说:“不知者无罪啊!作为孩子,光顾玩游戏时痛快过瘾,哪里想到随便松松手、近十万的游戏币就充值进去了啊!我们孩子现在也怪可怜的,放学回家,除了作业,就是面对手机、电脑,没人陪,孤独空虚、寂寞无聊的暑假时光是多少独生子女家庭难熬的噩梦啊!要是父母能有时间陪陪我们,也不至于无聊到上网打游戏、花这么大代价买教训啊!”……
网上评论里有针对孩子父母的,有针对孩子本人的,有针对社会大环境和网络游戏不良商家的,有正面说教,有负面责骂,彼此“口水战”打得甚嚣尘上,不亦忙乎,却都如同隔靴搔痒,似乎哪一个都有些道理,又都不解决实际问题!
其实对于此,我本人也是深有感触的!我记得2014年前后孩子初一升初二阶段,我因故离开宁波到广州上班了一年。
在此过程中,尽管我也每天通过手机电话及QQ远程视频督导孩子学习作业情况,但是孩子的成绩却每况愈下,以至于初二上学期班主任家访时,主动要求我务必放弃广州的工作,回到孩子身边——
等我赶回来、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时,才惊讶地发现,孩子经常一个人在家玩游戏,作业很马虎,甚至老师当天布置了他也没有做……
父母分居两地、每天忙于上班下班,对孩子学业情况真正了解得很少很少……等到孩子成绩下滑到班级倒数十名的时候,一切为时已晚,再想“扳回来”真比登天还难!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初二这个最关键的时候,班主任家访引起我们做父母的高度重视,我放弃了广州的工作,决定回宁波陪孩子学习三个学期(一年半)。
在此期间,帮助孩子戒除了上网打游戏的不良习惯,引导他将注意力重新关注到已经掉队很多很多了的学习上来,通过全家共同的努力,最终孩子的学习成绩稳定在了班级前五名,终于顺利通过中考,而且每门功课都超常发挥,考上了余姚二高!
我亲身经历的这个事例对比济南郑先生家孩子这则新闻,让我深切感受到,孩子的学习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和引导,尤其是孩子缺乏自觉性和独立性、学习责任心不具备的情况下!
如今,我的孩子处于高一升高二阶段,通过中考前“背水一战”过程中的陪伴引导,他也逐步对学习有了自信心,逐步养成了热爱学习的习惯,学习态度端正了,知道学习、作业、考试都是他自己的事情。
每天面对高中阶段七八门功课,他自己学会了统筹安排时间,现在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他也只是偶尔玩玩游戏、聊聊天,没有再像之前那样独自在家沉溺于电脑游戏了!
因此,孩子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独立自主的学习责任心,家长就可以放手让他自己去掌控、自己去面对学习生活了——至于网络游戏这个虚拟的世界,孩子也会跟成年人一样懂得有所取舍、有所节制,仅仅在闲暇时玩一玩,不至于沦落沉陷其中、不可自拔!
还有一则新闻——暑假期间,福建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一名12岁男生因沉溺网游,意外猝死。男生名叫阿聪(化名),去世前每天守在电脑前,沉溺在一款网络枪战游戏里,经常一玩就是10多小时。7月15日,连续打了5个小时游戏后,他突然头痛,随后因抢救无效身亡。
海都记者了解到,阿聪学习成绩很好,多次获评“三好学生”,但其家中经济条件不好,大人都忙着打工挣钱,对阿聪关心较少。在得到父亲的一部旧手机后,阿聪学会了上网打游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发生悲剧。
从另外这则新闻可以看到,缺乏关爱、缺乏陪伴、孤独寂寞是孩子网游上瘾、沉溺游戏的社会家庭根源。不但可能因为游戏挥霍巨款,还有可能因为游戏丧失生命,是该引起社会各界以及家长、孩子们的警醒了!
然而,当前社会贫富差距如此悬殊,穷人家庭父母忙着打工挣钱,要么早出晚归,要么孩子留守在农村山区或老家县城,一天到晚甚至一年到头都难能跟孩子见面,这样的社会现象真的是太普遍了——
这样的大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全社会如何来关爱贫穷家庭子女教育、贫穷家庭父母如何能“分身有术”陪伴孩子、花时间关注孩子学习成长,也是留待诸多网友和全社会有识之士共同来思考、应对的问题……
但愿济南郑先生孩子以及福建12岁孩子阿聪的网游悲剧不再在其他家庭类似上演!但愿普天下孩子们都有“找个人说说话”的机会、学习成长过程中都能有父母的交流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