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一条就是积极主动。我认为这一点是所有后面六个好习惯的基础,没有积极主动的心态和行为是没有办法成就一番事业,更加过不好这一生。
王阳明推崇的知行合一,知道的必须要去践行才有意义,否则永远是书本的知识,即使你背下来了也没有用,只是空洞的文字,没有践行就是没有真正的知道。
学习任何的知识有三个层次才能够真正的掌握。首先是了解,理解知识点,然后是理解背后支撑的元知识,也就是第一性原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需要运用它。
自己认为自己的主动性是不够的,需要特别的加强,这不仅仅应为自己是抑郁质的性格,同时也是由于成长的环境照成的。小时候,胆子比较小,主要还是来源于不自信。我想这一点和我的父亲有很大关系,小时候我是姥姥带大的,父母工作比较忙,在姥姥家待的时间比较多,由于父亲的工厂效益没有母亲其他几个姐妹的工厂效益好,工作的原因又爱喝酒,我妈妈在外婆家人的眼中又是最乖巧的,所以在我懂事的时候就会听到对于我父亲的一些负面的话,大致的意思就是没有本事之类,虽然我非常反感听到这样的话,但是也潜移默化了我对于父亲的认识,对于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来说,父亲和母亲是他们最亲的人,特别对于10岁的孩子来说,父亲应该在那个阶段是自己的偶像,如果是否定的话,对于它的成长中是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以及自信心的塑造的,所以上了初中以后自己内心其实是非常自卑的,所以遇到事情不太干预去面对也放不开与人相处,就照成了在人和事情的面前不够积极主动。
那么如何来践行积极主动呢。我计划有一个30天践行计划,每天都总结我是否做到了积极主动。面对问题的时候是否主动的去应对解决,对于别人的问题是用抱怨的口气来批评还是积极的口气来指出,来记录我是否意识到觉察到了自己的问题,而刻意的去改变。
今天是开工的第一天,派完新年利是以后,召集大家开了会。在会议中是始终抱着积极的有建设性的态度去开的,会后几个股东在讨论事情的时候一个股东对于它负责的项目提出无能为力。我试图用积极的方式去说服他要想办法去解决,脑袋里面意识到了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解决问题,但是心里却有些不爽,在沟通中还是不够真诚,不够尊重。对于下属有时候不能有太多的负面态度,让别人感觉到受挫,需要多增加一些幽默感,(幽默感就是乐观)来传染到他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