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名言叫“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意思就是说宰相是从基层一步一步提拔,猛将是从小兵一点一点做起来的。
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例如,春秋时期的齐国名相管仲就曾三次做小官,都因为不能胜任被罢免。管仲后来又去当兵,一上战场就被吓尿,回头就跑,做了逃兵。最后,靠着鲍叔牙的推荐,管仲才终成一代名相。或许,管仲这样的人天生就不适合做小事,他在成为名相之前的不光彩经历也丝毫不能影响他后来取得的成就。
同样的,在三国时期,蜀国就有两位牛人,他们不屑于做小事,甚至连个县令都做不好,但诸葛亮却替他们一一求情。而这两个人,一人奠定了蜀汉的版图,另一人继承了诸葛亮的衣钵,成为蜀汉两大军师。
此二人一个叫庞统,另一个叫蒋琬。
庞统,荆州襄阳人,年少时显得比较愚钝,再加上相貌不佳,并不被人看好。当时的水镜先生司马徽看人比较准,庞统成年后去拜访司马徽,两个人从白天一直聊到夜晚,聊得很投机,司马徽盛赞庞统是南方士人的佼佼者。得到司马的肯定后,庞统的名声才逐渐传开。
刘备得到荆州后,起先对庞统并不是很重视,只让他当了个小小的耒阳县令。庞统到任后,每天都游手好闲,就是不干正事,县里的事务被搅得一团糟。刘备知道后,将他罢免,清理出自己的队伍。东吴的鲁肃知道后,写信给刘备,信中写道,“庞统并不是一个只能治理小地方的人才(非百里之才也),应该把他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同时,诸葛亮也站出来替庞统说好话。刘备便亲自接见了庞统,也觉得他是个人才,非常器重他,让他做了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同列。不久,刘备入川,庞统向刘备进献了取蜀上、中、下三策。刘备权衡利弊,取其中策,很快就占领了蜀地。不幸的是,庞统在进攻雒县时被流矢射中阵亡,年仅三十六岁。
在庞统、法正都相继逝去后,诸葛亮成为蜀国的谋主。继而诸葛亮病死在北伐途中,临死前亲自指定蒋琬做接班人。
这个蒋琬也不是一般人。在刘备平定蜀地后,蒋琬被任命为广都县长。相比庞统,蒋琬不仅不做事,还每天都喝得烂醉,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巧的是,某天刘备正好路过广都,发现了大醉的蒋琬,怒火中烧,气得要将他斩首。贤相诸葛亮赶紧劝谏,说的和当年鲁肃救庞统类似,“蒋琬,并不是一个只能治理小地方的人才(非百里之才也)。愿主公详察!”
刘备看在诸葛亮的面子上,饶了蒋琬,但还是将他免官。在诸葛亮的帮助下,蒋琬后来又复出了,并且官越来越大,做到了尚书郎的位置。诸葛亮死后,蒋琬就被任命为尚书令,不久升迁为大将军、益州刺史、安阳亭侯,成为蜀国头号重臣。
蒋琬上台后,一改诸葛亮连年北伐的做法,注重休养生息,蜀国实力在几年内得到了很大的恢复。
在掌权后期,蒋琬也有意北伐。蒋琬总结了诸葛亮历次北伐失败的经验教训,他认为诸葛亮北伐出秦川的路线太单一,道路险阻不便,便想从水路出发,沿着汉水、沔水顺流而下,袭取魏国上庸、魏兴等地,然后再出其不意地进攻长安。可是还没来得及实施,蒋琬便染病身亡。
总的来说,像庞统、蒋琬这样的人才,遇见了诸如鲁肃、诸葛亮这样的伯乐,是非常幸运的。正因为有了诸葛亮的知遇与提携,他们才能从鸡毛蒜皮的小事中解脱出来,获得了更高的平台,理所当然地取得了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