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M1复读感想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我个人认知方面的新发现,一部分是关于教练别人的认知进步。
Part one
时隔3个月,再次探索自己的3个信念和价值观,通过识别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以及描述最成功、最失败的一件事,帮助我们看到价值观和信念识别得是否准确。
我的3个价值观与上次的主线是一致的,但用词更精准,也更能代表我当前的状态。上次是【责任、博爱、全心投入】,这次是【诚信、奉献、坚持】。
对应信念
诚信:赚钱不是很重要/排斥商业化
奉献:顾全大局/平息冲突很重要,即使需要为此牺牲自己的利益,我也可以接受
坚持:无论情况多糟糕,总还可以做点什么
这些信念解释了很多我过去的行为,我明白它们会继续指导我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同时我也意识到我需要以更加“睿智”的方式去实践它们。
主要谈谈第一条,赚钱不是很重要/排斥商业化。
我意识到这个信念太极端,也会阻碍我的财富积累。我打算逐步去修正它。在我的生命蓝图和人生平衡轮里,财富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我的生命蓝图画面是这样的:我最重要的亲人朋友,分布在世界各地,我们正在通过多方远程连接,商量定期相聚的问题。即使有物理距离,但并不影响我们相互扶持,相互支持对方的梦想。
两个儿子分别在美国、德国读大学,父母在日本旅游,公婆在老家,同辈之间从事不同的行业,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和老公过起了二人世界,忙着自己的事业和业余,充实而有意义。我的业余多是公益事业,老公是个多栖能手。大家最后决定在小儿子的大学相聚,然后到周边的欧洲国家游览一圈。
想要支撑上面的生活品质,财富是不可或缺的。我应当对积累财富更加积极主动才是。
想要修正这个信念,需要非常清楚这个信念是怎么来的。我思考良久,发现了下面这些。
从小衣食无忧,父母过度爱护,让我对生存的基本条件的认知非常薄弱,也没有积累到这方面的技能。都说潮汕女孩贤惠,持家有道,但我不会做饭、极少做家务、动手能力差、没有管钱的概念。
即使我工作、结婚以后,父母照样会给我钱,帮助我们买房,有大事时给个大红包。我觉得这些挺自然,虽然后期很抗拒、因此跟我妈弄得很僵,但基本上没有改变这样的主旋律。后来我老公收入颇丰后,我又开始依赖我老公,而很少去想换份工作拿更高的收入。
想到这些,我发现自己原来如此没有独立意识。也是我定力不够,潮汕家庭模式里男女的定位和分工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原动力。这给我敲响了警钟,在儿子的金钱观、独立性方面,我需要更有意识地去影响他们。
经济基础决定话语权,我这个富家女嫁给江西农村的大学同学老公后,我在家里一直说话最大声,最强势,甚至不太尊重公婆,孩子的事也不让老公做主。
发现我是如此的可笑,不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却这么有优越感。
当我想到这个价值观时,我头脑里浮现的第一件事是我爸以前做建筑工程,因为拿工程时行贿官员,被公安局抓捕而逃亡。虽然最终没有身陷囹圄,但他与我母亲在外逃亡整整一年,居无定所,恐惧让他们夜不能寐。
我爸跟我大姨父也因为利益纠葛,从此不相往来,甚至影响了我妈和我大姨的关系。小时候我们最喜欢跟表姐玩,表哥也一直是大家的楷模,可是自从那以后,我们跟表哥表姐几年都见不到一次面。
也许是这些,让我觉得想赚钱/想从亲朋好友身上赚到好处,是很俗的事。我不喜欢和很想着钱/很计较利益得失的朋友打交道,一旦遇到这样的朋友,会有意和他们保持距离。
我明白在金钱/利益面前,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我不必一竿子打倒一船人。
今后一定多提醒自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Part two
上次读M1,我多站在被教练者的角度,给自己照镜子。
这次决定像吴导所说的,少用心,多用脑,多关注他人,少关注自己。
下面总结下学习体会,概括为三点:
1 夯实基本功,才是王道,宁愿慢一点。如下展开描述。
2 抓住机会,多刻意练习。
3 对我自己而言,拓宽知识面,积累企业实务,丰富人生体验非常重要,这些可以为我的洞察力加分,也更易于与被教练者拉近距离。
CDCA看似简单,其中却蕴藏着对教练基本功的考验,尤其在discover这个环节。
Connect
以前认为拉近距离多是靠寻找共同点、亲和力、真诚等等,但发现吴导的connect里很少有这些,主要是依靠自己的专业和功力,赢得对方的信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鞭笞自己。
我们也可以通过对方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答案的公开程度等,验证信任度有多少分。当信任度不高时,教练的节奏可能需要调整。
Discover
倾听的能力,是大家认为自己做得不错,实则多是在选择性地听、批判地听,听的过程中想打断对方,用自己的预判给对方提建议。
“保持好奇心”非常重要,对对方感兴趣,发自内心关心对方,发挥“共情”能力,而不是“同情”、给建议、或说些心灵鸡汤。
听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演绎/预判,并把这些当做事实,而未向对方求证。
听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可以觉察到对方的动机、情绪和假设。
现在觉得听的过程中真的很忙,如果足够中立,其实没有时间给我们分心、演绎。
有经验的教练反应非常快,而菜鸟教练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进行思索、理顺思路,而给对话带来冷场。
在倾听的过程中,给对方做好“区分 ”,显得非常关键。在此之前,教练本身需要很好地对下面这些要素进行区分:
6种领导风格;
向内看、向外看;
干扰的8个来源;
常见的不合理信念;
表情、声调、肢体语言传达的信息……
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严谨的思维、敢于质疑、对概念形成深刻理解,对自己原来不擅长的方面进行反复练习。
同时,提问的艺术也需要我们不断修炼。课堂上有不少同学说,自己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提问的问题稍有不同,结果大相径庭。如何问有时会反映我们自己的领导风格。
我想后续我们需要多听教练录音,对比自己的和其他同学的,仔细推敲提问中的细节,对比不同问法带来的不同结果,觉察自己的问题,不断改进。
有时在合适的时机,做适当的停顿,运用“沉默”的力量,会比有形的问题更有启发性,也需要我们仔细琢磨。
Choice
人生是你所有选择的总和。
课堂上遇到个鲜活的例子,有个同学在死党问题上陷入两难抉择,他已定好了死党,但他心仪已久的人选也向他发出了邀请,他的信念里遵守承诺非常重要,因此他抱着些许遗憾,没有换死党。
回想过去,我背着挺重的包袱,自我价值感低,情绪管理能力弱,停止思考和学习,但其实我大可不必过成这样。通过上次M1的梳理,我已开始慢慢接纳自己,不再一味地寻求他人的认可,而迷失了自己。未来的路继续知行合一,给孩子传承更好的自己。
我也相信每个人有能力给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即使不是完美的选择,是自己选的以后也不会后悔。
教练“看人之大”的眼光,是激励被教练者突破自己的强心针。我曾见过吴导教练2个同学,吴导的顾问建议都让他们大吃一惊,他们甚至有点心虚,觉得达不到这么高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他们的潜能区,能不能实现就看自己的选择了。
教练认为不错的选择,被教练者虽然认同,但却没有这么行动,选择权永远在被教练者手上。若客户未选择教练推荐的方案,教练在后期的对话中需要有定力,不要对被教练者感到失望,调整自己继续以被教练者为中心,也许这也是“与客户共舞”的其中一个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