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创业13年,我觉得做老板有一个命门,就是你想把事业做大,你必须不狭隘,别人才愿意跟随你。我从当初1个人到今天有这个团队,我能做到不狭隘是很关键的。
我之所以能相对的不狭隘,细细想来,还是来自于我的父亲对我的影响。
父亲虽然在农村,但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大概七八岁吧,我就觉得父亲的思维和做事情的方式,跟很多农村人是不一样的。
因为我觉得他比我们家那边和他同辈分的人更随和、更宽容,而且更有情义。在他身上我看不到一点狭隘。
我举几个例子吧,家里面只要来客人,他都会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别人吃,毫不吝啬。
拿我们的俗话来说就是,特别的“为人”,“为人”的意思就是当客人来到家里面,他会特别的热情,哪怕家里面没有钱,借钱也要招待好客人。这一点,对我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
母亲难免会有些小怨言,但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毕竟那时候家里面这么穷,又有这么多的小孩儿,我们自己都吃不饱。
但是父亲从来没改变过他的这种做法,即使家里来地是个陌生人,父亲也会好好招待。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高朋满坐)
我们家有一个亲戚,他们家比较穷。我记得那时候刚刚开始实施那个分田责任承包制,就是分产到户,开始承包。
我们家呢,因为劳动力比较多,分到的地也比较多,所以就有饭吃,不过那个时候产量比较低,我们家也是属于刚刚够吃,不宽裕的那种。
但是只要一有收成,父亲就无偿地让他们来家里挑稻子拿回去。
在我地印象里,父亲一直就是这样,对家里的人照顾得很好,虽然自己没什么钱,但是从不计较。自己有困难自己扛着,但是在外面绝不会装孬。
所以,正是因为这种性格,他以前也吃了很多的亏。
以前父亲在村里面是当过村委员的,也做过生产队长。但是因为我们家在农村弟兄不是很多,就不是那种大户人家,所以在村里就没什么话语权。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农村特别讲究这个,谁家弟兄多,他们家的话语权就比较大。
所以父亲虽然是村委员,也当过生产队长,但是后面因为种种不公平或者对立的人和事,一气之下就说:“反正我会木匠,又饿不死,我干脆就不干了。”之后父亲就去了合肥城找活儿干,做木匠。
当然他没有想到后面引发一些事情,给我们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那时候,村里面是靠人口和公分来吃饭的,加上父亲我们家明明是八口人,但是因为父亲外出做木工活,就只能拿到两个人的口粮。
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儿我不是很清楚,但是这是一个事实。八个人,却只有两个人的口粮,完全是吃不饱的。
所以那个时候,父亲面临的生活压力特别大,毕竟一大家子的人,如果不出去找活干,就吃不饱,吃不饱就会饿死的对不对?
他每一个星期,都要步行60里路,从合肥送米回来,风雨无阻。这60里路,来来回回,父亲不知道走了多少回。
可以想象,父亲当时身上的责任和压力该有多大。
有次跟父亲聊天,父亲说他以前在合肥做木工手艺的时候,听到别人家的小孩哭的时候,就会感觉像看到自己的小孩一样,特别的揪心,对家中子女的思念和牵挂也愈发之深。
但是为了不让我们挨饿,父亲不得不留在城里,拼了命地在那里找活干。
在那个年代,父亲尽他的全力来照顾我们,所以他的身体也搞差了。
不但要照顾我们,父亲也一直尽全力照顾者着我的奶奶和他的弟弟、妹妹们。
1960年的时候,全国闹大饥荒,我们村饿死了很多人,但是正因为我们家有父亲撑着,我母亲、我奶奶、我叔叔和我的姑妈们,没有一个是挨到饿的。
这在当时,在我们村,像这样的家庭是极少的。
有一年,父亲还为我三叔,也就是最小的那个叔叔争取到了仅有的那么一两个到城里招工的名额。那个时候,村里面如果不开介绍信的话,他就没办法到城里面去工作。
父亲就通过他的努力,给我三叔开到了介绍信,在合肥城找到了一份正式的工作。
那个时候正式工作是非常了不起的,而且还是非农业户口的,可以拿工资的那种。
但是父亲对弟弟他们的这种爱,在后面并没有得到多少的回报。
可能是他们忘记了这些东西,也有可能是父亲作为他们的大哥对他们要求严格,不会怎么去讨好他们。
其实后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家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家里孩子比较多,父亲的年纪又是越来越大,身体每况愈下。
我的几个叔叔相对来说比父亲年纪都要小,家里孩子少一些。
这个当中有一二十年的样子,他们家的状况都要比我们家好很多,但是他们从来没有给过我们家什么便利,或者是给过什么帮助,他们好像完全忘记了父亲当时都是怎么帮他们的。
但是我父亲,从来没有说过他的弟弟们半个字不好。
或许在他心里面,始终觉得,照顾弟弟是他应该做的。对于他来说,这大概就是一种责任吧。
我也不是很片面地在说这些事儿,我也是从我爸爸的表兄弟那边得知,父亲当时真的是对这个家的帮助特别大,把弟弟照顾得很好,而且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
我能感受到我父亲,这么大年纪了,他还是很关心、很爱他的弟弟的。
大概是四五年前吧,有一次,我最小的那个叔叔退休后在外面打工,然后意外摔倒了,应该是摔骨折了,有点严重。
当时我父亲的身体不太好,而且那么大的年纪了,他一听到消息,拄着拐杖,执意要去看他的弟弟,拦都拦不住。
人有些时候,真的就是“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或许,不感恩是人类的本性吧。
大部分的人,都会很容易忘记别人的好,记得别人的恶,甚至会因为别人一句无心的话而记恨在心一辈子。我觉得这是人类的一个悲哀。
从我记事开始,父亲更多的时候就是在教育我、叮嘱我,要顾全大局,将来要是有本事,就要去帮助家里的兄弟姐妹。
我觉得我父亲真的了不起,很伟大!
他更多的时候都是这么积极地生活着,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或者外界带给他的不公平对待,他都从来没有抱怨过,所有的亏自己扛,是一个特别有精神气儿的人。
所以,父亲永远都是我的榜样!
本文由会搜科技股份的创始人
高黄清先生现场分享摘录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