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没有学习佛学或做佛法修行的人,可能也听过或看到过“贪嗔痴慢疑”这五个字。
“贪嗔痴慢疑”这五个字在佛学里又被叫做“五毒心❤”。可见其危害之重。因为有了这五毒心,人们的本心本觉会被其所遮蔽,无法明心见性。修行佛学,必先除五毒心。
本心本觉、明心见性又是佛学的专有名词,这里就不展开讲。大概意思就是“真正厉害的人,真正有智慧的人,能够降服自己的心,做自己的主人。”
知识和智慧是两个不同范畴的东西,我们在学校、在图书馆、在培训机构,都可以学习到知识。而智慧却是大多需要修行和领悟的,用心去领悟才能得到。
回到“贪嗔痴慢疑”,
贪:
狭义的“贪”,是指对财、色、名、食、睡的五欲之贪。
我记得看《佛陀传》的时候,就感受到悉达多王子对这五欲的一步步放弃。
财色,他均不贪,贵为王子,拥有的财色何其多,但他说出家就出家了,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名,他也不留恋。未来可以成为举世瞩目的一国之王,对他来说,并没有吸引力。
食、睡,曾经一段时间王子为了修行,走了极端,不吃不喝很多天,不休不眠,差点丧命。后来领悟到,基本的食可取。基本的睡眠需要。
这是佛陀释迦牟尼的修行过程。我们普通人,其实一辈子也是在这“财、色、名、食、睡”的五欲中打滚,欲得无其多,心生贪念,甚至贪得无厌。
广义的“贪”,指对任何一切事物的贪迷,即使是在修行过程中,也不可贪迷和执着于一定要达到哪一个修行境界。避免“我执”!
嗔:
感觉《红楼梦》里爱用“嗔怒”,“发嗔”之类词语。嗔就是生气的意思。
起了嗔心,必然会发怒,可能会将人际关系的矛盾升级。平日里跟孩子相处,我时常提醒自己,勿动怒,勿起嗔心,……但还是修行不够,时常嗔心四起,哈哈哈!只能慢慢修。
痴
痴可以借用 “愚痴”来帮助理解。愚蠢的人,不明事理,不讲道理,是非不分。
这个不明事理不是一般普通意义的理解,佛学里讲究万事万物有“因果循环,上一世、今生、来世都有因果关系”,如果不去搞清楚人是怎么来的,死后会怎样去,不理会这些,遇到一个修行高的师父布道却不以为然,自以为是,不听不信,这些都称为“痴”,愚痴。
又想起那句话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答案是
----走着瞧,走着走着就弄明白了。”
广义上来说,自以为是,过于执迷于自我的一切都为痴。
慢
慢是指傲慢。内心看不起别人。
升官发财了向人炫耀和卖弄,买了奢侈品了到处显摆,用自己的“名、利、能力、财产、外表、才华”等到处炫耀,觉得自己高人一等,都是傲慢,我慢,都是“慢”!
虚荣心强,爱与人各种攀比,凡有自我膨胀的都是“慢”。
修行人中,觉得自己学得快,看不上学得慢的师兄弟,瞧不起别人,也是“慢”!
疑
是指某种特定的“怀疑”,毫无道理和依据地就怀疑一切、否定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想当然地就匆忙下结论,这些都是“疑”!
我们虽然说对一切要有怀疑精神,要有自己的判断,但是如果不放开心胸,不是去接纳和学习一切可能的新事物,而是怀疑和否定一切,那这就是“疑”!
想起今天跑步时听喜马拉雅的书,广告时段播放“只要7天,用词根词缀学习法,记住2万个英语单词”,当时的第一反应是---- 切!怎么可能?又是瞎吹!
但现在提醒自己,可以存疑,但是不要急于否定一切!万一真的就真有这样的学习方法呢?
总结来说,我们尽量不要贪恋五欲(财、色、名、食、睡),我们不要动不动起嗔心,不要愚痴,我们不要不相信佛法和轮回,或是对不了解的事物“不听不信不理会”,不要傲慢,目空一切,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爱慕虚荣,非要踩在别人头上。不要毫无道理和理由就全盘怀疑和否定一切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