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中飘下的羽毛
长期以来我心里面逐渐形成了一些口号,专门喊给自己听的,像是“我不能放弃,因为除了坚定的意志外我已一无所有”,还有“我已经坚持了这么久了,现在放弃会浪费之前每一步的坚持”之类的。
这种习惯最开始是从高中跑步的时候,我看着自己一次比一次水的跑步成绩,我说这样不行,所以就这当时在看的《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给自己想了个口号:“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前进就只能被碾压过去。”
听着还挺带劲的是吧,虽然既不押韵,和生活感觉关联也不大,但是这句话确实支撑着我高中跑步速度一次比一次快。虽然高考没有体测,而初中体测的时候我只考了35分,被人嘲笑总是“没跑几步就要停一会儿”。实话讲,我当时就是在逃避,小学的时候逃到郑渊洁童话里假装应试教育都是骗人的不好好学习(并不是童话的错,是我的问题);初中沉迷于给几个狐朋狗友编游戏,在他们有求于我的目光中志得意满;高中所有人都在学习的时候,我晚自习绕操场一圈一圈的跑,或者是探索校园里每个不为人知的角落,写些没人看的小说,假装自己只是在其他的方向努力。
可能这就是闲不住的人逃避的方式吧,我不能忍受闲坐着浪费时间的自己,却也不愿在所有人都在努力的方面与人一较高下,那样会逼我不得不承认我比别人差。就这样我成了班上知识面最广,但是对什么都研究很浅的人,在哪里都是这样,就像漫画上那种四处挖井,却每次都不等挖到水源就放弃的人一样。我不喜欢承认这一点,但那就是我,那就是曾经的我,也是现在的我的样子。
2.被钉在地上的羽毛
我在高中的时候曾经在社团做得很不错,因为我喜欢玩各种不同的游戏,又喜欢研究它们的各种设定以及其原因,因此我在设计比赛需要的规则上还算很不错。我总能很轻松地想到别的规则的缺陷、可能的危机和会被利用的漏洞,当然我自己提出的方案已经被我自己研究修改过了,没有人可以反驳。
事实上我的文件确实写得不错,按照我的文件举办的那几次比赛也确实很顺利,我成功地把那个社团的本质偷梁换柱成为我想做的那种东西,也是我相信对其他人有用的那种比赛。
后来我大二的时候,看到他们新的文件又倒退回我修改之前的那条路线时,我才结合大学所见搞清楚我错在了哪里:那些高中生们并不需要一场勾心斗角的比赛来教他们世界运行的法则,他们需要的是同学们一起西装革履地讲一些仿佛很高大上的词汇,然后开开心心地花着父母的钱吃吃喝喝开个party,当作学习之外的消遣。
我看到他们穿着正装站在台上,用网上荡下来的格式精美的ppt讲着华而不实的废话。我想要嘲笑他们,但是这不是作为学长应该做的,我也不会低三下四地请求他们改回我的学术路线,或者装出一副学长的威严去要求他们这样那样,因为我知道那不合时宜。我只能微笑、鼓掌,失去又一个回母校的理由。
3.没被钉着,但没有风,没法飘起来的羽毛
上大学前我不知道哪根筋抽住了,可能是因为我选了一直很喜欢的专业的原因,我居然在假期里自学了一些专业课的知识。去了学校以后也相当中二,有一股为了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虽然很快就被我永远学不会的数学浇灭了,但还是很理想主义。
在“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上,我居然本着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奇妙组合,用A4版面的说明书,在一片高级工程师和设计师之类的演讲当中,讲述了我想当个半吊子程序员外加自由撰稿人,顺便可能的话还想自己开发游戏的理想。可以想象同学们会因为我这种理想主义精神而感到诡异,而老师们则会为这种不务正业而且一点都不好看的演讲感到无趣。
后来当时一起参赛的另一位选手看我好像有写稿子的能力,邀请我一起去做公众号。那是位很有号召力的娇小可爱但行事有度的姑娘,她拉了一个团队的人。但是当时的我还不够优秀,我当时的小说写得还不住所云,也不知道市场上需要什么,只会些针砭时弊的议论文。而那个团队也有致命缺陷:没有明确的领导者。我们五个人来自同一个专业,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领域。负责排版的那一位同学是个喜欢看感情话题公众号的女生,她直接拒绝为我的议论文排版,而拉我入伙的那个人在解释的时候,却是拿出一个跟踪社会热点的公众号建议我模仿。后来我成了那群人里面唯一一个还在试图继续的人,起初的号召者和一位挺帅的参与者在一起后就没怎么做事,一个擅长拍视频的人刚刚形成了自己的团队,就觉得还是校学生会更有趣一些,剩下那个从头就看不惯我的文章。
这还只是开始,后来我试着学网络编程时也有人试图加入,而当我把自己学到的每一点东西试图分享时,却只得到冷淡的对待。还有试着学unity时也是一样,每一次这么都只会让我得到别人的抱歉,我开始逐渐地意识到只有我自己是认真的,而且如果我真的想要进步,就不能在乎这帮半途而废的废物,任何一个都不行。
4.不再有羽毛
有标准的事情做起来才有意义,像是学习有成绩衡量、专业有毕业设计衡量、代码有程序衡量,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也正因为有这些衡量标准,努力才有了方向。
有人说文学并不是这样的东西,说文学是千人千面的,说真正美好的东西是普通人不能理解的。仙术可以这么说,因为不管凡人理解不理解,它毕竟是实现了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但没人能看懂的文字不如废纸,拿来打草稿都嫌空间不够使。
读者是衡量文字价值的唯一标准,有多少人愿意看、有多少人愿意看完、这些读者为了这部作品可以做多少事、花多少钱、做多少相关周边,这才是衡量文字价值的标准。写些讨人喜欢的东西,让人看了不觉得浪费时间,这就是我现在在做的事情,是我现在正在努力的事情。而且我不能放弃,毕竟我已经做了这么多。我不能停下来,停下来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这篇大概算是日记,不知道那些被我逼着每天写小说的人知道我是这么糊弄日更的会有什么想法。祝明天的我能好好写篇小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