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为什么要阅读?
自从知识付费时代来临,「阅读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书单来了》、《十点读书》等优质阅读类公众号越来越受到微信用户的欢迎。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正逐步改善,阅读正成为中国新一代年轻人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
然而阅读量的增加,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变得恬淡,反而越来越多的人对知识产生了焦虑。也许很多人都和我有一样的困惑——我究竟为什么要阅读?
如果你向一位高手或者大师询问这样的问题,得到的答案多半会是陶冶情操,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就好比作家梁衡所说的,「正如营养不良,会造成身体发育的缺陷:面黄肌瘦、腿细脖长、鸡胸龟背等等,不读书也会造成精神方面的缺陷,如自私、狭隘、孤独、浮躁、虚荣、骄傲、多疑、胆怯等等,生活得不阳光、不自信、不幸福」。
然而对于普通人而言,阅读的目的无外乎两种:一是娱乐消遣,二是自我提升。而我相信,对于大多数“有志青年”而言,后者的目的所占的权重会远远高于前者。
也许就像梁文道所说的那样,任何一本书被一个读者拿起来的时候,他心底都有一种或许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欲望,就是要改变自己、提升自己,这是一个很伟大也很卑微的欲望。
就拿我自己来说,初次思考这个问题。脑海中立马浮现出了三个短语,「获得知识,习得技能,增长见识」。
进一步思考可以发现,这三者所组成的共同目的,其实是为了增长自己的认知能力,也就是梁文道所说的改变自己、提升自己。
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就意味着能够更好的掌握事情运行的规律,洞察现象背后的本质。而掌握这些规律与本质,最终还是为了让其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
由此看来,我们之所以要阅读,其实是对自己现有的状态感到不满,希望通过阅读来寻找改变方法,进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或者说得更加通俗一些。我们之所以阅读,其实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娶更美的妻,做人上人。
也许你会说,是你自己把阅读看得太过功利,阅读更多的还是为了丰富精神生活。但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任何精神世界的追求,都必须建立在强大的物质基础之上。
二、为什么选择阅读?
既然阅读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掌握改变生活的方法。那为什么不选择其他更快速、更便捷的方式?比如参加培训或者看视频讲解。
但从我的亲身体验来看。有时最慢的方式反而是最快的。在我看来,阅读有以下三点不可替代的优势。
1.阅读的投入度更高
儒家大师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就说明真正的阅读需要你投入百分百的精力,思想不能集中,则阅读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从另外一方面看,无论是音频还是视频。由于讲述者的输出速度不随接收者的接受速度而改变,所以许多时候收听者反而会走神。
2.阅读能够调动你的想象力
一般而言,阅读的输入信息以文字为主。而文字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主动呈现事物的具体形态,而需要你通过想象来把文字还原成虚拟场景。尤其是阅读小说,文字作品较之于影视作品,更具有一股神秘而富有魔幻的魅力,让故事情节在你的脑海中不断萦绕,欲罢不能。
3.阅读材料的可调用性更强
虽然如今科技发展迅速,但从信息搜索与调用的角度来看,文字依然是调用能力最强的信息载体。
我们可以轻易通过文字搜索功能,在数百万字的浩瀚长卷中查找定位。但即使是一部十几分钟的短片。想要回放某个片段,都需要来回拖动好几次,更别说这些视觉、听觉材料所需的信息载体是那么复杂与脆弱。
三、应该怎样阅读?
既然选择了阅读。我们自然也要谈一谈,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阅读策略。我自己总结了以下三个关键点。
1.广度与深度相结合
阅读既要追求深度,也要追求广度。但前者比后者更加重要。对我而言,追求广度的方式是通过得到的「每天听本书听书」,来广泛获得每本书的精华概要。
但听书的局限也在于它只能摘取书中的精要内容,却无法获得书中的全部精华。就像任何一本讨论另一本书的书,所说的都永远比不上被讨论的书。任何听他人所转述的知识,都永远比不上自身阅读所获得的扎实与丰富。
所以听书对我而言更多的是一种筛选工具,帮我找到真正值得阅读的好书。
2.好书至少读两遍
当我通过听书或者其他渠道发现值得读的好书后,我一定会阅读两遍以上,而且最好读完一遍后马上再读第二遍。
其中,第一遍是正常通读,不追求速度快,慢慢欣赏作者的精妙思想和有趣故事。
而第二遍的读法与第一遍有所不同,这一遍我不会再去读书中的案例和故事,而是再次研读书中的思想和观点,把好的观点摘录下来,并对不认可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
3.阅读的种类杂一些
说到阅读,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读书,但在如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好的阅读内容绝不仅限于书籍。优质的公众号内容,已成为了我第二大阅读阵地。但两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书籍就好比是我们的主食,虽然平淡乏味,但却能够给我带来极大的知识饱腹感。而公众号阅读就像餐后甜点,精致美味,但却永远无法体会到知识最本真的味道。
我究竟为什么要阅读?其实至今为止我仍未想清楚,想透彻。但我相信阅读本身就是探索这个答案的方法之一。所以我依然会不断阅读,不断思考。不断通过阅读来发现自我,也不断通过写作来点亮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