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之旅 第430天:《论语》中的真知灼见(62)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论语·泰伯8.1》
译文:孔子说:“泰伯,他可以说是道德最崇高的人了。他多次把社稷辞让给季历,人民简直都找不出恰当的词语来称颂他。”
泰伯:又叫太伯,周朝祖先古公豐父的长子。古公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季历。季历的儿子就是姬昌(周文王)。传说古公预见到姬昌的圣德,想打破惯例把君位传给幼子季历。长子泰伯为便父亲愿望实现,便偕同仲雍出走他国,便季历和姬昌顺利即位,后来姬昌之子统一了天下。
泰伯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为了让才大德高的姬昌有机会治理国家,他多次让出自己应得的王位。这种只为天下苍生计,而不为个人功名富贵的让贤之举,堪称至德。孔子对这种美德非常推崇,在多个场合予以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