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决策与判断》这本书,感觉很不错,收获也很多,本来想看完了过后再发的,但如果一起发一本书的读书感想,未免文字太多,所以就决定分专题发布,希望能够给各位简友们带来一定的收获,便是极好的。
Part 1 知觉,记忆和情景
一,选择性知觉
1.人们会选择性地去感知那些他们所期望和愿意看到的事物。
2.我们的知觉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市由我们的预期所决定的,这些预期建立在过去和情景的基础上。
3.不同人对于同一件事的态度是不同的,这个说法不准确,并且具有误导性。因为实际上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每件事情本身就是不同的。
4.因此,在做任何决策之前,需要想一想以下问题:
-我看到事物的方式是否受到了某种动机的驱使?
-我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是否夹杂了自身的预期?
-我是否与那些与我有着不同预期和动机的人交换过意见?
二, 认知不协调
1.在做选择时,人们往往想要减少或者避免心理上的不一致;比如:在两次选举中,相对于投票前的选民,投票后的选民更倾向于相信他们所选的候选人就是最佳人选,而且最有可能赢得选举。
2.如果你希望一个人形成对某个事物的积极态度,那么就引导他使他致力于得到这个事物。
3.如果你希望你一个人对某种错误行为的道德判断变得温和一些,那么就引诱他做出这种行为。相反,如果你希望一个人都某种错误行为的道德判断更加强硬,那么就引诱他,但不足以使他做出这一行为。
4.态度的改变会引起行为的改变,但是态度的改变也可能是由于行为的改变所引起。
三,记忆和事后聪明式偏差
1.记忆并不是在我们过去经历发生的时候被我们存进记忆库中的拷贝,而是在我们提取它的时候才建立起来的。
2.记忆是破碎的,零散的,非固定的。
3.事后聪明式偏差/我早就知道一切:它将已经发生的事情视为相对不可避免和显而易见的事情,却忽略了自己的判断实际上已经受到已知结果的影响。比如:一件事情发生之前和发生之后,做的调查结果会相差很大。
4.减少事后聪明式偏差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考虑另一种结果可能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5.做好准备记录的价值,避免记忆偏差,记忆从本质上来讲具有重建性,并高度取决于情景因素。
四,情景依赖性
对比效应
任何事物都具有对比效应,不同参照物,效果很不一样。比如:销售一种东西,先带用户看不好的贵的,然后在看自己要销售的产品。
初始效应
顺序靠前的特征比顺序靠后的特征对人们印象形成的影响更大一些。
近因效应
最后出现的信息会比最先出现的信息影响更大。
如果人们连续列出有利原因和不利原因,就会出现很强的初始效应。但如果在有利原因和不利原因之间有间隔时间,就会出现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
当情景不同或刺激出现的顺序不同,刺激的影响是不同的。
Part 2 问题如何影响答案
一, 可塑性
1.相同问题的不同顺序会产生不同的答案;
2.人们对于自己不知道的答案往往会产生虚假意见;
3.在设置答案的时候,需要过滤虚假意见,比如“没有看法”,“不知道”这种答案。
4.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几乎为零。也就说,在某种情况下,人们说的和具体做的不一致,可以运用到产品当中的用户调查上。
5.态度指向的对象并不是行为所指向的对象,态度和行为相一致的程度就降低了。比如:针对美国人的调查,会不会接待中国人(普遍意义上的中国人),不会;而实际上却接到了一对旅游的中国夫妇(一对特定的中国夫妇),热情接待。产生严重不一致。
二问题的措辞和框架的影响
1.问题呈现的顺序
2.问题出现的情境
3.问题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
4.问题是否过滤
5.问题是否包含了某些时髦词句
6.答案选项的范围
7.答案出现的顺序
8.是否提供了中间选项
9.问题是从受益还是损失的角度来提问的
最安全的做法是以多种方式来测试和比较结果。
(可能有些人会说,大道理很多,但不实际。我以前也会有这种感觉,但是慢慢的,我发现,在这么多的大道理中,捡点起来,实践一下,你会发现,确实是这么回事呢。只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能收获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或者一个例子,都是很不错的)
后面会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