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路上,我们到底在焦虑什么?

中国应试教育领域的“黄埔军校”——河北衡水中学,有很多著名励志标语和口号,比如这句: “两眼一睁开始竞争”。

香港培训机构的招生广告“你不爱竞争?但竞争会找上你”。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学校、培训机构、老师、家长都在焦虑,然后集中传导到孩子身上。

于是有了下面的一幕幕:

练功房里一边劈叉一边写作业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回家路上坐着电动摩托写作业

图片发自简书App


医院里打着吊瓶写作业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知何时起,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引无数家长竞焦虑,家长们一路拉着孩子奔跑,赶着孩子奔跑,逼着孩子奔跑。

现在连孩子的起跑线也一再提前了,一位香港妈妈宣布“要赢在子宫里”,得,起跑线从胚胎发育就开始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到底在焦虑什么?

虽然我们都知道孩子成功成才的道路千万条,但我们还是希望孩子只走这一条:学习成绩优异,考重点上名校,将来好工作赚年薪。

虽然这条路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孩子,也不见得适合自己家的孩子,但我们还是拼命把孩子往这条路上赶,让孩子在这条路上跑,甚至爬。

为什么?我们究竟在焦虑什么?

我们焦虑的是,如果没有选择这条路,而走其他成功成才的道路,将来可能会承担更多的不确定性。

这条路毕竟是大家都在走的路,所以就算这条求学的路不一定适合孩子,孩子也不见得会成功,但我们还是要勉强、甚至逼迫孩子走下去。


按照大众普遍认知的道路去走,我们不用选择,很省事,无需面对那么多不确定性,很保险。

但是,我们也相当于放弃了孩子成功成才的其他可能,放弃了家长思考的权利与义务,在关系孩子人生道路这么重大的问题上,偷了最不应该偷的懒。


李宗盛,华语乐坛音乐教父。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初三还不知道(a+b)的平方怎么算,连普通高中都考不上。母亲让他去补习班补习,他学习了十个月。转年考试,班上只有2个孩子没考上,一个据说有点轻微智障,另一个就是李宗盛。母亲知道后默默无语,没有责备他。

最后好不容易在离家60公里的新竹市念工专,读到第五年,同学们都毕业了,李宗盛才修了50个学分,还欠学校200个学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后来李宗盛误打误撞,走上了音乐这条路,组乐队,做制作人,写词作曲,推出了陈淑桦、赵传、周华健、梁静茹等众多优秀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销售记录。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果他还是在原来求学的路上,可以想见他到今天可能仍然是个失败者。

汤姆克鲁斯,著名好莱坞巨星。

图片发自简书App

7岁时,被医生诊断患有“读写困难”症,无法在阅读中集中精神,看完一页书,完全记不起曾看过什么。

“我脑子里清楚我要做什么,但是不能条理清晰地写下来。”写作业时,他先对妈妈说一遍,妈妈把说的记下来,然后他再一个字一个地抄一遍。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学习障碍让他焦躁、紧张、烦恼,他甚至恨自己,经常头痛。但母亲总说“你的潜力很大,不要放弃”。

尽管他自己都读不了剧本,但是仍然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出演《雨人》、《夜访吸血鬼》、《碟中谍》系列,成为一代巨星。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有的孩子确实不适合走求学成才之路,家长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激励他,鼓舞他,培养意志、品质和良好习惯,孩子也能取得成功。

毕竟马云当年也是高考三次失利,最后才勉强上了杭州师专。如今马云在电商平台取得巨大成就,谁能说他不成功呢?

不要被焦虑裹挟,最关键的是,要做好不怕失败、不怕挫折的准备,我们自己要敢于承担,要有接受不确定性的勇气。

唯有如此,才能放下焦虑,才能把孩子从焦虑中解放出来,让孩子的天性释放出来,更好地成长,同时也有更大的可能成功成才。

孩子的起跑线到底在哪里?

不在小学,不在幼儿园,更不在子宫里。

孩子的起跑线其实就在我们做父母的肩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