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上文主要分析了CPM/PERT的缺陷,也通过这样的分析过程,我们明白了如何用新的方式去破解项目管理的困境。这里介绍以色列物理学家和企业管理大师高德拉特(Eliyahu M. Goldratt)的TOC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在项目管理方面的应用——关键链(Critical Chain)。
TOC之关键链区别CPM/PERT之关键线路(Critical Routine)要点主要为:
1、确定关键链的时候需要增加考虑了资源的约束,对关键链中涉及的资源争夺(Resource Contention)的时候,设置资源缓冲(Resource Buffer);
2、关键链中的作业步骤全面消除步骤内隐含的了安全时间(Safety Time);
3、将关键链中的所有缓冲时间放在项目的后端,这个称为项目缓冲(Project Buffer);
4、非关键线路与关键链交接的地方设置接驳缓冲(Intercection Buffer);
5、对关键链中涉及的资源争夺(Resource Contention),也即关键链的CCR设置资源缓冲(Resource Buffer);
6、项目管理中也存在瓶颈(bottleneck),又称之为产能制约资源(Capacity Constraint Resource,CCR),即我们需要设置瓶颈缓冲(Bottleneck Buffer)。
相比CPM/PERT之关键线路,TOC之关键链优点主要体现在:1、强调全局整体最优;2、不但考虑了作业步骤的前后顺序关系,也考虑了资源冲突;3、识别了项目实施的瓶颈,帮助项目管理人员聚焦关键链中的关键环节;4、顾及了项目管理中人的因素的影响等等。
在关键链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包括:1、确定关键链的方法涉及资源的调整策略,不同的资源调整策略会出现不同的关键链;2、关键链上缓冲量的确定,有的文献说20%有的说50%,具体应用哪一个没有科学依据。所幸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运用夸父决策开发的项目管理数据服务系统予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