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注《随园诗话》(949)下

【原书卷八·七二】

韩昌黎《赠郑尚书序》,郑权也;颜真卿争坐位帖》,与郭英乂也:本传皆非正人,而两贤颇加推奉。行文体制,不得不然。宋人訾陆放翁韩侂胄作记,以为党奸;魏叔子谢叠山《却聘书》,以伯夷自比,是以殷纣比宋:皆属吹毛之论。孔子“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所谓“上大夫”者,独非季桓子叔孙武叔一辈人乎?

韩昌黎,即韩愈。

《赠郑尚书序》,实为《送郑尚书序》,韩愈于长庆三年(823)四月,因郑权以工部尚书转为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任岭南节度使而创作的一篇送别文章。内容歌颂郑权功绩。

郑权(?—824),汴州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唐朝官员。最初考中进士科,在泾原节度使刘昌府中任职。刘昌患病入朝,预料本军作乱,安排郑权主持留后事务。后军兵果然叛乱,郑权顶着刀剑,晓谕逆顺大义,杀死叛乱祸首,全军畏服。郑权也从试参军授任行军司马。多次升任后为河南尹,晋升山南东道节度使,移任德、棣、沧、景军镇。沧州刺史李宗奭多次违抗朝命,郑权上奏指责。朝廷将李宗奭召回斩首,改任郑权为邠宁节度使。有人上诉说李宗奭受到郑权诬陷,于是降为原王傅,改任右金吾卫大将军。唐穆宗李恒继位,以左散骑常侍的身份持符节任回鹘告哀使。长庆元年(821)出使返回,三次迁任做到工部尚书。他用度奢侈豪华,并结交权贵请求做节度使,聚敛大量财货珍宝,派属吏运送,凡是皇帝左右对他能帮助出力的人都有所收受,受到人们耻笑。长庆四年(824),死在岭南节度使任上。

颜真卿(709—784),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出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

《争座位帖》,又名《论座帖》、《争座位稿》、《与郭仆射书》,为唐广德二年(764)十一月颜真卿致尚书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的信函底稿,是颜真卿行草书法的代表作,原迹已佚,刻石存西安碑林。《争座位帖》原稿用唐畿县狱状磓熟纸写就,共七页,秃笔书,有夹行小注和勾改痕迹,短行不计共六十八行,全文计一千一百九十三字。颜真卿在信中直指郭英乂于安福寺兴道会上藐视礼仪,谄媚宦官鱼朝恩,致其礼遇高于六部尚书之事,字里行间洋溢着忠义之气。该帖随意自如,挥洒有度,为历代书家所重,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并称行书“双璧”,又与《祭侄文稿》《告伯父文稿》并称为“颜氏三稿”。

郭英乂(?—766年),字元武,瓜州常乐(今甘肃安西)人,唐朝时期将领,陇右节度使郭知运之子。天宝二载(743),以门荫入仕,屡立功勋,授左武卫大将军。安禄山之乱,授秦州都督、御史中丞、陇右采访使。至德二年(757),授凤翔太守,迁西平太守,迁陇右节度、御史大夫。击退吐蕃入侵,授特进、检校左羽林大将军,进封西河县公。史思明陷河南,授陕州刺史、检校神策军使。宝应元年(762),进开府仪同三司、户部尚书,总理戎职。大破史朝义叛军,领东京留守、河南尹,拜尚书右仆射,封定襄郡王。唐永泰元年(765),拜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御史大夫,击退吐蕃犯境。郭英乂到成都后,大行不轨之事,无所忌惮。毁唐玄宗李隆基铸金真容以及乘舆侍卫图画。军政严酷,非常狂荡,聚集女人骑驴击球,以钿制作驴鞍和各种衣服,奢侈装饰,日费数万,以此调笑为乐,人们非常怨恨。西山兵马使崔旰借蜀人怨恨,当年十二月(766年1月),起兵率五千多人袭击成都。郭英乂出兵抵挡,而手下官兵全部反叛,反攻郭英乂。郭英乂出逃简州,被普州刺史韩澄斩杀于灵池。

本传,音běn chuán,意思是传记文的一种。与“别传”相对。记载一人的生平事迹及其著作等。包括列于家谱的“家传”和列于史书的“史传”。

正人,音zhèng rén,释义:1、正直的人;正派的人。《书·冏命》:“小大之臣,咸怀忠良,其侍御仆从罔匪正人。”孔颖达疏:“其左右侍御仆从无非中正之人。”《后汉书·桓谭传》:“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唐·韩愈《顺宗实录三》:“左右前后,罔非正人,是以教谕而成德也。”唐·司空图《争名》诗:“穷辱未甘英气阻,乖疏还有正人知。”2、指嫡系亲属。《红楼梦》第五五回:“(三姑娘)心里嘴里都也来得,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他……如今他既有这主意,正该和他协同,大家做个膀臂,我也不孤不独了。”3、做官长的人。《书·康诰》:“惟厥正人,越小臣诸节。”清·孙星衍疏:“正人者……即上文政人。”唐·杜甫《同元使君舂陵行》诗:“乃知正人意,不苟飞长缨。”

訾,音zǐ,在此是指责的意思。《新唐书》:夫名盛则责望备,实不副则訾咎深。

陆放翁,即陆游。

韩侂胄(tuō zhòu)(1152—1207),字节夫,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南宋宰相,魏郡王韩琦曾孙,宝宁军承宣使韩诚之子,宪圣皇后吴氏之甥,恭淑皇后韩氏叔祖,宋神宗第三女唐国长公主之孙。韩侂胄以恩荫入仕,淳熙末年以汝州防御使知閤门事。绍熙五年(1194),与宗亲赵汝愚等人策划绍熙内禅,拥立宋宁宗赵扩即位,以“翼戴之功”,初封开府仪同三司,而后官至太师、平章军国事。韩侂胄任内禁绝朱熹理学、贬谪宗室赵汝愚,史称“庆元党禁”。他追封岳飞为鄂王,追削秦桧官爵,力主“开禧北伐”金国,因将帅乏人而功亏一篑。开禧三年(1207),在金国示意下,韩侂胄被杨皇后和史弥远设计劫持至玉津园杀死,函首于金。时年五十五岁。

陆游的所谓晚节问题,指他在韩侂胄当政时曾再度出仕,并曾为韩侂胄作《南园记》、《阅古泉记》。《宋史》将韩侂胄列入《奸臣传》,并称朱熹之说“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为有先见之明。由于朱熹在当时士大夫中有很大的影响,南宋后期以来许多公私记载都指责陆游竟投靠奸臣韩侂胄,陆游的“晚节”问题即由此而产生。

魏叔子,即魏禧(1624—1681),字冰叔,一字叔子,亦字凝叔,号裕斋,亦号勺庭先生。江西宁都人。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与侯朝宗、汪琬合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与兄魏祥、弟魏礼并美,世称“三魏”。魏禧论文主张经世致用,积理、练识,他长于策、论等以广大胸怀而谋天下之事的文体,同时对其它文体的创作也都有所心得,并且写出了煌煌百万字的作品。他的文章多颂扬民族气节人事,表现出浓烈的民族意识。还善于评论古人的业迹,对古人的是非曲直、成败得失都有一定的见解,著有《魏叔子文集》22卷,《诗集》8 卷,《日录》3 卷,《左传经世》10卷,《兵谋》《兵法》各1 卷,《兵迹》12卷。散文作品有《邱维屏传》和《大铁椎传》等。

谢叠山,即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诗文豪迈奇绝,自成一家。宝祐四年(1256)与文天祥同举进士。谢枋得对策时,严厉地攻击丞相董槐与宦官董宋臣,本意希望擢升中进士甲科,到公布考试结果,中乙科。任命担任抚州司户参军,随即弃职而去。吴潜宣抚江东西时,他聚众万余守信州。五年(1257)为建康考官,出题以贾似道政事为问,暗讥时事,忤似道。谪居兴国军。咸淳三年(1267)赦归。后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力拒元将吕师夔的围攻。信州失陷后入建宁唐石山,变姓名,已而卖卜建阳市。宋亡,居闽中。至元二十三年(1286)为程文海所荐,辞不起。福建行省参政魏天祐强之北行,至大都,不食而死。有《崇真院绝粒》诗明其志。门人私谥文节。有《叠山集》。

伯夷(生卒年不详),子姓,墨胎氏,名允,商末孤竹国(今河北卢龙)人,商纣王末期孤竹国第八任君主亚微的长子,弟亚凭、叔齐。是殷商时期契的后代。初,孤竹君欲以三子叔齐为继承人,至父死,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以父命为尊,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伯夷、叔齐同往西岐,恰遇周武王讨伐纣王,伯夷和叔齐不畏强暴,叩马谏伐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姜子牙曰:“此二人义人也,扶而去之。”后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殷纣,即帝辛(?-前1046年?),子姓,名受(一作受德),商朝末代君主,世称纣王(一说为“受”之音转)、商纣王、殷纣等。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推定为三十年(前1075—前1046)。帝辛是帝乙少子,继位后,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牧野之战,商军被周武王所率诸侯联军击败,帝辛身死,商朝灭亡。在传统史学叙述中,帝辛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终致众叛亲离、身死国灭,相关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鸡司晨等。后世就此存在争议。

吹毛之论,意思是吹毛求疵之论。即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错误。《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或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出自《论语·乡党》,具体原文如下:“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译文:孔子在上朝的时候,(国君还没有到来,)同下大夫说话,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同上大夫说话,正直而公正的样子;国君已经来了,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样子,但又仪态适中。

独非,音dú fēi,意思是表示反问;犹岂非,难道不是。

季桓子,即季孙斯(?—前492),姬姓,季氏,名斯。谥桓,史称“季桓子”。季孙斯之“孙”为尊称,“季孙”并不是氏称,“季孙某”仅限于对宗主的称谓,宗族一般成员只能称“季某”。故季桓子为季氏,而非季孙氏。季孙斯是季孙意如(季平子)之子,鲁国三桓之季氏宗主兼鲁国执政。前505年,季孙意如病逝,其家臣阳虎趁新家主季孙斯年幼而将其囚禁,从而代替季孙斯执鲁政达三年之久。阳虎之乱平定后,季孙斯任用孔子帮助三桓打击当权的家臣。前498年,孔子堕三都,名义上是为了防止家臣据城叛乱,实际上是在摧毁三桓的根基,季孙斯看清楚孔子的目的后将其逼走,孔子遂开始周游列国。前492年,季孙斯病逝,其子季孙肥(季康子)继位。

叔孙武叔,姬姓,叔孙氏第8代宗主,名州仇,谥武。东周时期诸侯国鲁国司马,三桓之一,又被称为叔孙州仇。叔孙成子之子,其父病逝后即位。是孔子的敌人之一。

附:南宋·谢枋得《却聘书》:

夷、齐虽不仕周,食西山之薇,亦当知武王之恩;四皓虽不仕汉,茹商山之芝,亦当知高帝之恩;况羹藜含粝于大元之土地乎?

大元之赦某屡矣!某受大元之恩亦厚矣!若效鲁仲连蹈东海而死则不可。今既为大元之游民矣,庄子曰:“呼我为马者,应之以为马;呼我为牛者,应之以为牛。”世之人有呼我为宋之逋播臣者,亦可;呼我为大元游惰民者,亦可;呼我为宋顽民者,亦可;呼我为大元之逸民者,亦可。为轮为弹,与化往来;虫臂鼠肝,随天付予。若贪恋官爵,昧于一行,纵大元仁恕,天涵地容,哀怜孤臣,不忍加戮,某有何面目见大元乎?

某与太平草木,同沾圣朝之雨露,生称善士,死表于道曰:“宋处士谢某之墓。”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感恩戴德,天实临之!司马子长有言:“人莫不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先民广其说曰:“ 慷慨赴死易, 从容就义难。”公亦可以察某之心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684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14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14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88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9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6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7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9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346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4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66评论 1 33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2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7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1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