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熬夜把《无声告白》看到结尾。从最初和一家人一样,带着对二女儿莉迪亚死亡的疑惑,到最后不得不接受那个显而易见的现实。
莉迪亚是自杀无疑。当她来到湖边,踏上小船,向墨色的湖水张开怀抱,我甚至有些希望她没有投入湖水的怀抱。那一晚,她似乎想清楚了很多事,她有很多问题要和家人告白。她理解杰克的话,他清楚自己要什么,她想做自己。
看到后面我跟着主人公哭了起来。妈妈玛丽林第一次向丈夫詹姆斯坦白实验室的遭遇,让她想放弃自己的标新立异。詹姆斯第一次向妻子坦露一直以来“不合群”给他带来的痛苦。
当玛丽林因为怀上汉娜而不得不放弃梦想回家的时候,当莉迪亚对母亲失而复得变得小心翼翼的时候,我知道,悲剧的种子已经生根。莉迪亚小小年纪,却终其一生地守护母亲,守护母亲的梦想。以至于她自己看不见真实的呼唤,更因为她的“讨好”,玛丽林甚至都没有发现她自己已经变成了那个她曾经恨过的母亲。当她无意中发现藏在书架后面那本被泪水沾湿,被莉迪亚“扔了”的烹饪书,她才恍然明白,她才真的理解了女儿,她才不得不接受莉迪亚“自杀”的现实。
正如书名一般,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我从未对你说的事,才是对自己来说重要的真实。莉迪亚从未对哥哥开口说出的羁绊,詹姆斯从未向家人讲述的过往、内心的恐惧,玛丽林从未向家人说出的渴望。哥哥从未对家人表达的对爱的真实渴望,莉迪亚从未向家人说出的拒绝,杰克从未向内斯表达过的爱。他们彼此什么都不说,而是用相反的行动表达着内心的诉求。以至于后来,我们都不得不接受莉迪亚真实的死因。
我与主人公一同哭泣,是因为想到自己。现实生活中,我们中的很多人或多或少地都有讨好别人而忽视倾听自己的时候。有些人终其一生活成别人的期望。有些人迷途知返,幡然醒悟,开始倾听内心的呼唤。有些人就比较幸运,因为他们一直有机会做自己。就像伍尔夫医生,就像她的孩子杰克。
虽然现实社会中我们仍需接受别人目光的审判,但我们也有更多的空间可以做自己。但愿每个人都珍视内心的呼唤,都能够做自己,都能够舒服的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