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很静很静,蝉在窗外吹奏着催眠曲,耳朵里塞着耳机听着赵雷的《成都》,一时对于那座阴雨的城市开始怀念起来了。
窗外的月亮正圆,思乡情切。如果论起来,成都算是我的第二故乡了。赵雷的《成都》正火的时候,我还在成都,听起这首歌来没有那么深切的感受。此时当我离开,听着这首歌别有一番滋味。
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以花来命名一座城足以可见古人的诗情画意和智慧。就是到了现代逢着芙蓉花开的季节,大街小巷花絮飞舞。
刚到成都,不太适应当地人的慵懒,逢着太阳好的天,当地人都会约着出去喝茶,在当时的我看来就是浪费时间不思进取。毕竟从小父母灌输的思想都是抓紧每分每秒的时间劳动,老家人逢着天气好的日子不是想着把被套拆了洗了就是想着该把哪块地翻了。后来才知道那都是我的偏见罢了,我只看到别人吃肉喝酒的时候没有看到别人辛苦劳作的样子。等我经历一些人和事以后,我才明白成都人的生活才是最贴近生活的原态的,不辜负每一寸温暖的阳光。阳光正好,点一杯茶哪怕最便宜的素毛峰一坐一下午什么都不干就发发呆晒晒太阳,看每片茶叶在滚烫的热水中舒展开来,阳光透进茶杯里投射自己身上温暖安详。进入任何一个小区或者牌馆从早到晚都能听见麻将声,无一例外。我曾经见过三个卖菜的在菜市场就架起了麻将桌,而且三缺一玩得不亦乐乎,真的是何处不麻将!后来我也开始慢慢静下心来体会生活的原有的样子,混迹于“成都人”的队伍中。
日久天长,每个城市的人都会带上那个城市特有的烙印和属性。如果说上海人是精明排外的,那么成都人是热心肠真性情的、是包容的。走在成都街头迷路了,随便向个遛弯的大爷问路,他要是没什么要紧事主动陪你走一段送你到达目的地。等你不住地说说谢谢,大爷定会乐呵地跟你说:“哎呀,么得事,客气啥子嘛!”上海深圳这些沿海城市是快节奏的,如果你刚到成都肯定会不习惯当地人慢悠悠的步伐,恨不得拉着他跑上一段。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说的是:天府之国实乃温柔之乡,好吃好喝好山好水之外还美女如云。少年当胸怀天下,若早年入川,意志不坚定者难免流连忘返,乐不思归,如此则一生平淡,难成大事。这是对这天府之国多么高的赞誉,以至于少年入川都要误了大事。成都的美食之多会撑爆你的胃。不过不会吃麻吃辣,那你来了成都可是要遭罪了。“麻辣兔头、蜀大侠火锅、张飞牛肉、厕所串串、三大炮、狼牙土豆、伤心凉粉、锅盔、冒菜、担担面……”大街小巷里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实在是数不胜数,飘过的香味让你挪不动腿。“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这句话成都人演绎得最活色生香。曾听人这样描述四川:飞机飞到四川的上空,飞机上就闻到火锅的麻辣香味听到麻将声了。这确确实实是最四川最成都的概括了。
刚开始到成都,常常能听见:“狗日的、老子、瓜娃子、耙耳朵、龟儿子”这类有些粗暴的话语,觉得不甚文明。到后来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其实这都是他们的日常的口头禅甚至有些称呼可以突现你们之间的欢喜亲戚。没过多久,我也能讲一口流利的四川话。在四川在成都不讲普通话是天经地义的,就算你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买个水果,摊主是年轻人,他也绝不会和你讲普通话。绝对回你一口巴适的川普,听上去特别顺耳亲切。出租司机会用一口巴适的川普告诉你当年四川话以一票只差输给普通话,所以他们的川普就是讲得这样任性又自豪。
“川剧变脸、熊猫、武侯祠、锦里、火锅……”这些都是外地游客对于成都的印象。北京是帝都,上海是魔都,那么成都就是休闲之都、生活之都。成都因其特殊的盆地地形造就了常年阴雨的气候,夏天不至于太过炎热冬天不至于太过干冷,所以成都的姑娘都皮肤白皙。因为湿气太重,平时日常饮食就好食花椒辣椒祛湿。我初到成都,吃饭不小心咬到一颗花椒就像咬了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样痛苦不堪。
我曾经看过一个段子说四川人说的一些话是千万不能信的。一:“一点儿都不辣,真的不豁你!”如果你信了,放心你的胃会感受烈火燃烧的滋味。二:“我在外头和朋友谈点事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和朋友在外面喝茶打牌。三:“你给老子等到起,老子弄死你”,听起来气势汹汹实际上他很少可能会找你算账。这些话我都是深有体会。
我常常和朋友开玩笑说成都是个谈恋爱的好地方,小情小调的地方太多。如果有机会,我定会领你到春熙路看看来来往往的美女,到太古里的方所书店静静待上一整天,在书的海洋里遨游;我会带你到熊猫基地去看看肉球一样的熊猫的憨态;我会带你到锦里吃遍各种美食,去环球中心看看全亚洲最大单体建筑,让你惊叹人类的伟大;我会带你去人民公园点一杯茶体味最成都的休闲方式,顺便混进浩浩荡荡的父母为子女相亲的队伍中把你“卖了”;我会带你去文殊院听烧香祈福,看猫咪在熏香中打盹;我会带你到玉林路的小酒馆里要一杯酒交换你的故事;我愿和你在“快耍慢活”的成都消磨余生所有时光。
“和我到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