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孩子,终究会被社会所淘汰,有哪些教训值得家长汲取?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班路上,在交叉的十字路口等待红绿灯通行,旁边的美宜家店铺门前坐着一位小年青,翘着二郎腿,吹着口哨,好像在等待什么人。这个小年青大约十四岁,穿得花里花俏的,头发烫卷,染着红色,戴着耳环,右手的中指也戴着银色的指环,看起来让人感觉有点潮、很酷。他应该自我感觉也很好。

但我看得有点痛心,在应当坐在学校班级里读书的年龄,这位年青人却过早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知识就是生产力的今天,这位年青人将来能够干什么,也许他目前还没有考虑甚至没有意识到将来能干什么、以什么谋生,只想着现在依靠父母有吃有用,正享受着。不过,我认为,父母的依靠并不能永久,吃不了学习的苦就要吃社会的苦,像这样缺乏深谋远虑又没知识的年青人,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

可悲的是,他并不是个例,而是这样一类青年的缩影。特别是在三、四线小县城里,好多年纪轻轻的初中生,不好好读书就离开学校,出来混社会,最后甚至有的误入歧途。从中可以看出,造成如此困境,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社交环境教育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一些教育方式教训需要好好汲取。

               错一 过早离开学校

小初中阶段,是广大学生塑造性格,立志成材的关键时期;学校是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然而,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存在厌学情绪,没有长远目标,认识不到时间价值,读书读不进去,上课玩手机、睡觉,课后抽烟耍酷、打架,有的甚至索性退学离开学校去混社会,未能继续接受学校的深入教育。造成孩子厌学的原因,除了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综合素质教育未全面深入外,与家长也存在不少关系。对于出现厌学的孩子,有的家长没有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和思想波动,对孩子较少作沟通疏导,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目标、培养学习兴趣做得少;或者有的对孩子期望过高,让其难于承受,出现成绩下滑等现象,厌学情绪蔓延再所难免。

               错二 家庭疏于管教

大部分过早步入社会的年青人,其家庭基本上都是疏于管教的。有的家庭家长从小就溺爱孩子,当作掌中宝,舍得批评教育,总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后自然就懂事了;甚至有的父母对孩子不管不问,不屑于沟通交流,自认为平时提供给孩子优越的条件就是给予其最好的爱,放纵孩子的行为。疏于管教的后果,就是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缺乏责任心与上进心,沉迷于玩耍娱乐,耽误学业。

               错三 三观出现偏差

学生作为社会的个体,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成长,脱离不了社会生活影响。有的年青人脱离学校步入社会后,三观出现偏差,被灯红酒绿的社会生活所吸引,认为光鲜亮丽的生活可以唾手可得,把各类媒体视频中的明星、模特、网红作为崇拜对象,模仿他们的衣着、打扮,甚至生活方式,错误把成长为这些明星作为人生目标去追求。三观不正,让这些年青人变得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花钱大手大脚,讲江湖义气,不再务实勤恳。

               错四 日常交友不慎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的年青人初入社会,对社会的复杂性看不透彻,辨别能力不够,结交朋友不够谨慎,没有提防意识,对一些品行差的人未作深入了解,便与他们称兄道弟。结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年青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就逐渐被他们的狐朋狗友带歪,最后受到那些损友恶友侵蚀,与他们无异,成为社会的蛀虫。

总而言之,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除了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大德育模式,形成教育合力外,家长应经常陪伴关心孩子,了解其成绩情况与思想状态,帮助树立人生理想,加强管理教育,校正人生三观,规范交友范围,营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