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迷
图 | Anchor Point
一、
春节是提升情商的最佳时机。
亲戚们聚在一起,亘古不变的三大主题:工资、买房、结婚。
“二姨家给宝贝儿子买了套三室二厅的大房子,只等谈好女朋友就结婚。”
“小舅家的乖乖女虽然大学都没考上,但人家高二就谈好了男朋友,今年买房准备结婚了。”
“对了,你现在工资多少啦?有男朋友吗?北京房价几万啦?”
好想灰溜溜地逃回北京。。。
本想着过年带爸妈出国旅游的,因妈妈的签证到期而未能成行,只好带着她逛街,妈妈试衣服之前会习惯性地先看看标签牌上的价格,我鼓励她:不用看,你女儿买得起,只挑你喜欢的就好。
毕竟在仅有一条商业街、三家稍微大点的商场的小城里,没有什么贵到离谱的衣服品牌。
而且,她开心的笑脸就是我赚钱的意义啊。
二、
有个词叫“消费脱敏”,定义是:如果一些消费,长期来看不会让你的生活品质变差,可以认为你对这样的消费“脱敏”了,即对消费的不敏感。
消费脱敏,不单单指对消费金额脱敏,还有价值观、消费习惯的因素,所以每个人的消费脱敏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比如:
有人可以购物车清空不眨眼;
有人可以第一时间下单最新款的iPhone不手软;
有人可以吃饭不用上大众点评查人均价格;
有人可以等红灯的间隙买了套房;
而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可以达到每年带父母出国旅个游、给爸妈买衣服不看标签的消费脱敏。
三、
年前,胡润研究院发布了一份中国千万富豪品牌调查报告,其中在中国达到“财务自由”的衡量标准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报告显示,对比2015年,2016年财务自由门槛上涨50%。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2.9亿元;杭州、南京、成都之类二线城市1.7亿元。太打击中国人民欢度春节的热情了。
财务自由真心是个太大的话题,包含很多繁复的公式,怎么算都离不开要有一笔庞大的本金以及阶层的提升,到了某一个层面,能力、资源、人脉都不可少。胡润的报告,绝对加剧了中国人在鸡年的焦虑感。
财务自由的意义是什么呢,是可以有资本有底气拒绝自己不想过的生活,是可以给自己及所爱的人熨贴的安全感,可以解决掉那些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不管目标是乘着邮轮环游世界还是岁月静好开家小店,此时,钱不是最大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出发,与其对遥不可及的2.9亿元望洋兴叹,不如试试用“消费脱敏”来具像化地定义一下“财务自由”,将财务自由立为终极boss,将消费脱敏作为取得真经路上所要打倒的小怪,衡量一下目前的自己处在哪一级别的,再一层一层升级。
赚钱是为了想要拥有更美好的人生,不要在奔向未来的路途中,遗忘了沿途的风景。
ps.初五了,快把财神爷接回家!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