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为孩子做一顿丰盛的早餐,看孩子愉快的吃完,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可有时侯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
寒冷的雨天,一碗热乎乎的玉米粥是妈妈给孩子最好的早餐,可有的孩子并不领情。
一早听到楼上的凡凡叫喊:“玉米粥不好喝,我不要吃这东西,我要吃面包!”
听了凡凡的话,妈妈解释说:“天这么冷,喝碗玉米粥能暖和点,这样你一上午才能精力学习,再说玉米粥多有营养啊,比面包好多了。”边说边端到孩子面前,“来,喝一口,可好喝了。"(妈妈的唠叨开始了)
凡凡把头一扭:“不喝,说了不喝就不喝。”
妈妈:“你这孩子,这么不懂事,你想想非洲那些快要饿死的孩子吧,这对他们来说这可是美食,你是生在福中不知福,给你做好了都不吃。”(妈妈在讲道理)
凡凡听妈妈这样说,马上说:“那好啊,你给他们送去吧,让他们吃。”
妈妈听到这话很生气:“你就是个没良心的孩子,我早起给你做饭容易吗?每天早起做饭,送你上学,还要上班,洗衣服,做家务,晚上还要看你写作业,我容易吗我,给你做好饭还不吃,你简直就是没良心.……”(唠叨升级,改为抱怨)
“啪”伴随着抱怨,紧跟着一巴掌,接着就是凡凡的哭声,然后上学时间到了,一顿美好的早餐以妈妈的巴掌和孩子的哭声收场。(再升级,武力)
其实在早餐问题上我们可以试试这种方法,给孩子选择的自由,选择吃或者不吃。
“凡凡,早餐做好了,吃饭了,我觉得今天的玉米粥和天气很搭哦。”
凡凡:"玉米粥不好喝,我不要吃这东西,我要吃面包!”
妈妈:“那真抱歉,今天早餐只有玉米粥,你不喜欢的话,那就吃午饭时再见了。”相信孩子会有他自己的选择,要么吃,要么选择饿一顿。
这时侯的妈妈千万记住不能生气,不能着急,不能唠叨,更不能随便给孩子贴标签。孩子不吃早餐是他自己的事情,他有选择的权利,做妈妈的保持冷静就好,饿了他自会去吃。
当我们注意维护孩子的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时,孩子很快就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会激励他们在保持自尊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
坚持这样做下去,孩子会意识到和妈妈一起吃早餐是件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