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期我们来讲《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本计策出自《史记》记载的齐魏桂陵之战。
其实这个计策原文是: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那么用我们现今的白话文来说就是与其攻打兵力集中的敌人,不如想方设法使它分散兵力而后各个击破;正面攻击敌人,不如迂回攻击其薄弱空虚的环节。
在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魏国大军很快团团围住赵国都城,情况十分危急。赵国紧急向齐国求援。齐王派田忌为统帅,孙膑为军师,前往援救赵国。田忌原本想率兵直奔赵国都城邯郸,与魏军决一死战。但军师孙膑认为,要想解开一团乱麻,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制止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因此,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国内空虚,我们如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魏国必然会回援。到时我们只需要占据有利交通要道,整军备战,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魏军归途,则魏军必大败,那么赵国之围也就迎刃而解了。
果不其然,齐国攻打魏国都城消息一传出,魏王急招庞涓回援,魏军经过匆忙长途跋涉,精疲力尽,突然遭到齐军的伏击大败,赵国之围很快化解了。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战例。“围魏救赵”这一计策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如后期的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假借攻杭州之名而破清军经营三年之久的江南大营如出一辙。
如今,这个计策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不仅在军事上,在商场上这种计策也是随处可见。
OK,你学会了吗?本期内容就为大家讲解到这,下期我们再接着剖析其它计策。
我国著名兵书《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可知此计策深层含义_腾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