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身处快节奏、内卷、焦虑无处不在的现代社会,每日穿梭于钢筋水泥之间,许多人都活得艰辛与疲惫。
长时间的情绪和压力得不到调节,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抑郁的倾向。
人们在认识抑郁症的路上彷徨迷茫,却不知如何解忧愁?
许多青春灿烂的生命因为抑郁症消失,还有很多在抑郁症的边缘痛苦煎熬着。《从犯愁到解愁·抑郁症的历史》这样一本书的出现,希望能够带给我们对抑郁症更多的见解。
在漫长的文明岁月里,抑郁症曾经被认为是天才的禀赋。
书中用文坛泰斗约翰逊与抑郁症抗争的故事将我们带进了抑郁症历史长河的大门,从这里开始,作者从社会学、文学、艺术和医学角度去看看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
孤独、焦虑、抑郁正成为现代人的常态,但抑郁症却绝不是一个现代疾病,在古罗马时期,抑郁症不叫抑郁症,而是叫忧郁症 。
这是一种长期的精神疾病,患者是由于体内的忧郁体液黑胆汁分泌过多,就是觉得悲伤、焦虑、恐惧,甚至丧失对生活的信心。
从古罗马到文艺复兴再到各个不同时期,并不一定把忧郁与抑郁当成是悲惨的象征,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抑郁症则催生了天才。
这种关于“天才与忧郁症”的联想在欧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最后甚至成为了一种“风尚”。
后来,这种对忧郁症的推崇来到英国,而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正是这种风尚在英国的体现,哈姆雷特因为自身忧郁的气质而令人难忘。
不同的社会群体患上忧郁症,是因为承受了不同的压力。其中有些在当时得到了认同,有些却没有。
我们广为所知的文学艺术等天才,如梵高,海明威,达尔文,托尔斯泰,川端康成、丘吉尔,林肯,张国荣等等,都是抑郁症患者,且多位都是终难敌抗抑郁症折磨而自杀。
美国著名抑郁症问题专家史培勒说过,“抑郁症往往袭击那些最有抱负、最有创意、工作最认真的人。”
抑郁症从来都与人类相伴而生。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当下,克服抑郁症需要面对的最大敌人,一直都是人类自己。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每个人烦恼的根源不同,解忧的方式也便不同。
世间本来就没有太多需要争夺的东西,只是因为内心的欲望驱动了身体,所以人们才会变得如此焦虑不安。
在这个人均抑郁的时代,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学着宽心,改变思维方式,多欣赏自己和别人,接纳自己的好与坏,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只有见过最深的黑暗,才能更加珍惜黑暗过后的黎明。认识抑郁,学会解忧,从这本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