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魅祛魅与双线耦合
——论曹学林长篇小说《船之魅》
曹学林长篇小说新作《船之魅》作为里下河文学流派作家推出的一部长篇新作,将现实悲欢、历史返魅与祛魅的书写榫接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文化观照下的历史与现实的互嵌与渗透、历史与文化的双线耦合,而昨天的故事与当下的故事拱顶结构的艺术,则又表现了作家在小说结构艺术方面的追求。
小说以大堰县扬剧团编辑赵吉的视角展开,并以赵吉与东垛学校的田采薇的爱情纠葛这条次生性的线索,引出了龙湖镇三代人在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生态和日常生活,同时,借助于对篙子会历史文化的挖掘与想象,展示了东垛、龙湖以至大堰这一片紧邻上河地区的下河区域的文化与历史。
一、作为一种历史叙事的《船之魅》01
关于《船之魅》,我们遭遇的第一个难题是,这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
纵观全书,《船之魅》在人物设置方面的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全书似乎并没有中心人物。此外,在人物设置方面,《船之魅》所设置的赵吉这一角色,则具有着小说修辞的作用,赵吉是所有事情的见证者与记录者,他又是全书的叙事主角。这一人物形象的确立,是《船之魅》这部作品的一大特色,也是里下河文学流派小说修辞上的成功探索。
进而,我们发现,如果从赵吉的角度来看《船之魅》,赵吉这一人物,他还是龙湖镇历史与文化的探访者与挖掘者。他此行的目的,不论是想写一部戏还是想以一个外乡人(上河人)的身份见证里下河人的文化与生态,我们都可以至少给出如下一个结论:
《船之魅》其实可以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只不过,这里的历史,是以返魅与祛魅的互逆方式呈现的。因而,我们认为,与普通意义上的历史小说形式不同,它的文化特性,决定了这是另一种质地的历史小说。
正如人们所知道的,从海登·怀特开始,历史回归于叙事。在海登·怀特《元历史: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这一本书里,海登·怀特提出了文学介入历史的方式。
文学介入历史,其最基本的逻辑起点在于:专业历史学家并没有使历史研究成为一门科学,历史学家们也没有实现自己的这一宏大理想。这里,深层次的原因是,历史本身就是一种叙事。因而,历史学家需要更多的文学性而非科学性的写作来对历史现象进行具体的历史学处理。
这样,历史学家就势必要在到隐喻、修辞和情节化等方面来对历史进行叙述与演绎。在这方面,海登·怀特《元历史: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荷兰的史学家安克斯密特1983年写的《叙事的逻辑:历史学家语言语义学的分析》,都在努力做一项工作:文学与历史相互走近,相互渗透,最终相互启发。
我们还清晰地记得,先锋文学时期,文学把我们熟悉的东西陌生化,新历史小说的书写则是把我们曾经熟悉的历史重新陌生化。
曹学林的意义在于,他实现了海登·怀特以隐喻、修辞和情节化来对历史进行叙述与演绎的方式,不仅如此,他还文学介入历史的方式以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曹学林是不是赵吉?这一点,我们不便去猜测与臆想,但是,有一点,曹学林是在努力靠近历史,并企图重拾很多作家在历史叙事过程中所丢失了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丰富性与细节性。曹学林借赵吉这一人物,探寻并挖掘了一种文化历史,同时,我们也可以认定,书中双数章节的部分,是赵吉的历史文化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