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刘唯力 (文章都是八十三岁老父亲每天坚持用微信编写并转发给我,让我帮他编辑图文。父亲这种无私传授国学精神值得您点赞)
我这北京来的"孩子王",最爱听孩子们在游戏,比赛和表演时发出的笑声。
"张冠李戴”的语法游戏,主语互换后出现的怪句"张xx在宿舍长跑”"李xx在操场洗澡“。哄堂大笑后,还要罚演节目。
消灭错别字比赛,有的同学把"我班的同学愉快地唱歌,唱得很好听“三个助词全写成"的“,挨罚,学了一声狗叫再赛。
学了语文课本上的民歌以后,我编成小演唱,在学校表演成功,选拔到盟电台演出,又到皮革厂慰问演出。表演最后一句"喝令三山五岭开道,我来了!“时,有位男生伸胳膊正好蹭掉了前面女生头上的花。工人观众笑声不停。同学们事后都同这位男生开玩笑。
六十年代内蒙时兴演活报剧。我同一位蒙族男生合作编演了《尼克松》,在年级表演后,选到全市演出,又听到全场笑声不断。
从此,我走到哪里,路人都对我笑。学校各班开晚会,争着邀请我去乐一会儿。
我的青春在内蒙洒下一路银铃声。
作者简介:男,1936年5月出生,上海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教授。1983年在山东省聊城师范学院参加全国重点科研项目《汉语大词典》编纂,共编写1186条词条,12万多字,得到编委会的高度评价。1985年7月应聘到湖南省岳阳师专,10月担任岳阳师专学报《云梦学刊》主编,1987年5月在《中国语文天地》发表《平江话端组遗存》。1988年5月在《中国语文》发表《(孙子译注)商榷》。1989年在岳阳师专艺术系、外语系进行教学改革试验,自编《大学语文》教材,在教学中突出实用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经过六年试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取得经验,初步形成新《大学语文》教学体系。1992年参加省教委《师范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大纲》编写工作。1993年、1994年在岳阳师专中文系、外语系和艺术系举办《公关语言艺术》、《(周易)预测学》、《(周易)美学》等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