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晚,上海卢浦大桥上,一个17岁的男孩因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被母亲批评。而后,他趁母亲不注意,冲出车门,从高架桥上纵身跳了下去。
全程不过5秒,而匆忙追出去的母亲,因没能抓住孩子,眼睁睁地看着他跳桥身亡,双手不断锤击地面,悔不自已。
新闻爆出后,部分网友指责母亲对孩子的训斥太过严厉,但也有部分网友认为,男孩的抗压能力实在是太差了。
而其实,男孩正处于青春期,由于这一阶段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所以很难断定在每一次的冲突里,家长或孩子哪一方的道理能占据得更多一些。
因此对于家长来说,最关键的是,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并恰当地引导孩子。
01
身处青春期孩子的特点
青春期是一个人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是继婴儿期之后生长发育最快的时间段,也是孩子从儿童成长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发育虽然逐渐走向成熟,但大脑和心理的发展,还在进行当中。
青春期的孩子,会表现出非常强烈的独立意愿,自我意识也更强,因此亲子关系容易变得紧张,矛盾升级,也让家长和孩子身心俱疲。
视频来源:变形记
就像在电影《我杀了我妈妈》取材自导演的真实成长经历,极其细腻地展现了青春期里的孩子和家长的矛盾,其中电影中有句台词记忆尤为深刻:
“我确信每个人在生命中某个时候都恨过自己的妈妈。”
在青春期的孩子眼里,小时候最亲近的妈妈变得不可理喻,小时候最依赖的爸爸变得冷漠绝情,明明互相深爱的孩子和父母之间,却宛如屹立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尤其是在被苛责被说骂的时候,孩子会开始驳斥家长,甚至争吵、打骂。最愤怒无奈的时候,想得最多的就是怎么让自己消失或者让父母消失。
02
青春期的孩子让父母最抓狂
很多家长都表示说,在儿童时期,自己就是孩子的全部,孩子十分依赖自己,几乎什么都听从自己的,生怕惹到爸爸妈妈不开心。可是一到了青少年时期就完全不一样了,孩子们就开始为了独立自主而斗争,甚至不惜和父母大吵大闹。
那么也就是说,到了青少年时期,原本围着父母转的孩子们,似乎突然发生了逆转,孩子们开始牵着父母的鼻子走了。
—— 为什么进入初中之后,孩子总是喜欢赖在床上,不喜欢出去活动?总喜欢抱着手机,也不喜欢和我们沟通、交流?
—— 为什么孩子现在越来越不能够按时回家了,怎么和他上小学的时候完全不同了?
—— 他们可以和朋友在电话里倾谈几个小时,可以和不认识的网友在手机上聊一整天,却不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与父母说说话、聊聊天,这到底是为什么呀?
......
我们不禁思考:究竟我和孩子怎么了?使得原本的“母慈子孝”,变成了如今的“剑拔弩张”。
经常会在网上看到这样令人触目惊心新闻:”不堪打骂14岁少年杀母“、”不堪压力19岁少年弑父“、”不堪羞愤17岁少年杀死了父亲“等等,人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看到的是亲子之间沟通的巨大障碍和痛苦。这种痛苦大到甚至会让一个孩子用杀害父母的方式来抵抗。
03
父母和孩子如何度过“敏感期”
血缘关系是天然形成的,是不可更改的,但是亲子关系却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变化的。也就是说,好的亲子关系是可以变坏变差,反过来,坏的亲子关系也可以变好。
但是,父母们需要特别明白的一点就是,亲子关系亦如其他关系一样,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关系是需要漫长时间和长期心血的,而关系一旦遭到破坏,同样是难以修复的。
北大心理学教授指出: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家长,家长的方法和态度直接决定了能否和孩子融洽相处,能否使孩子顺利、健康、快乐地度过自己人生中的特殊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