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你周围的人,他们有的,冷静沉着、做事有条不紊,每天早上花十分钟把当天的工作列在电脑桌前的标签上,轻重缓急,由难到易,做完一个划一个勾,直到下班,未完的事项,留下来,如此往复,很快便得到老板的赏识,步步高升;
而有的人则潇洒得多,从九点踩着点到公司,点开QQ,点开新闻,从头条,到娱乐,到体育,到游戏,到社会……轮流点开那一个个吸引自己眼球的新闻标题,然后登陆微博,甚至眼瞅着老板不在,在浏览器里输入了http://www.taobao.com;
还有人呢?很早就来了,很晚才走,但是你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他们好像很忙,走路在小跑,经常加班,加班的时候必发朋友圈,一边发一边配一篇鸡汤文,感动自己,但他们却能将一份最重要的文件给忘掉,能将报告里的标题给敲出一个错别字。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你在想,他们到底是怎么工作的?
如果你还在读书的话,告诉我,是不是那个成绩超级好的,一定不是最努力的那个。是不是那个成绩很好的学霸,体育也不错,篮球打得好,还参加学生会,学生工作做得也好,甚至可能还有些小众爱好,摄影,写作,看话剧什么的。
而那些天天被老师骂,不写作业,调皮捣蛋的,除了学习一窍不通之外往往还爱哗众取宠,脏话连篇,对老师不尊重,好像做什么都一般!
活了二十几年,才发现,这个规律在每个年龄段都有,在很多行业中都存在。
优秀的人往往什么都优秀,一般的人,好似什么都很普通。这就印证了那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
撇开智商,容貌以及你有一个王思聪他爸那样的好爹以外,最能区分一个人的,就是习惯了。
根据正态分布曲线来说,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我们假定忽略上述的几种先决条件的差异。
你想想,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什么制造了人与人最后的那个不可逾越的鸿沟呢?
努力?坚持?自我认知?聪明与否?
诚然,这些很重要,但如果只能选一个的话,我选习惯。
做事之前先想怎么做这个事儿,理清自己的思路,这比盲目去行动要好得多,这跟智商无关,这是习惯;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边听边思考,举一反三,这也是习惯;做作业的时候把重点和难点还有易错点记录下来,印在脑子里,当考试的时候出现这类问题,条件反射就能知道这是陷阱......这些都只是小习惯而已,稍稍注意,就能很好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件事。
习惯经过时间的累积,会裂变释放出不可估量的能量。
头悬梁,锥刺股,你可以悬一天,你可以锥一个月,但这种行为本身就暗示了这是背弃人意志的行为,需要人与自己的意志作斗争,让你不舒服的一种行为,这不是可持续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冲动从来就不会让你的生活有丝毫的改变。
习惯与刻苦、坚持这些字眼最大的区别是,习惯就是顺其自然的一件事,而刻苦、勤奋、坚持需要克服重重阻碍,习惯是一马晴川,奋斗是翻山越岭。
小时候,村里跟我长大的一个朋友,他长我几个月,我们的父母都很要好,我们上同一个班,成绩也半斤八两,甚至他是那个八两,我是那个半斤。我们在一起做同样的游戏,同样的老师,同样的环境,甚至吃喝拉撒也都差不多,但有我比他爱看书。我认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慢慢的从初中,到高中,渐渐有了差距,我上了大学,他高中没读完就打工去了,工厂的流水线,一个月休一天,每天上12个小时,三千块。上了大学我依然会看书,我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要看书,大概就跟同宿舍的他们打游戏一样,这成了本能,没事的时候就看,没事的时候就写,几年之后又和周围的人有了些许差距,后来毕业坚持看书,考了公务员,来到了一个新天地,遇到了很多很厉害的人,985的研究生,还有博士,也有清北毕业的,我们同一个单位,甚至同一间办公室,差距被一点一点的磨平。
再回过头来看,跟当初的那个发小,还真不是勤奋,不是坚持,不是智商造成了这种差距。很多年后,当你回去,跟他再也没有多少共同话题的时候,当他只能用羡慕的眼神看你的时候,你知道,这巨大的鸿沟,是积年累月的习惯在起作用。
人生就像是在过马路,你穿过了一个接一个的绿灯,而有的人或许因为慢了一步,仅仅的一步就被那个红灯挡住,经年累月,你再转身的时候,那个人已经不见了。你们开始有了不同的生活,也有了不同的方向,但请记得,红绿灯只是巧合,重要的是,你从未停下的脚步,你一直在奔跑。
快跑啊!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