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的必然趋势,不管是宏观经济报道,还是自己所处的微观小环境,包括我自己的几个客户的财务数据来看,也是哀鸿一片。
日子谁都得往下过,普通人如何穿越周期,守护自己的心力,如何在过紧日子的时候,做点什么在黎明来到的时候做好准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一往无前,好消息用来希望,坏消息用来生活,
按照塔勒布的说法,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做预测,而是分配好能抵御风险的能力结构。就是不要总想什么时候上山下山,而是学会上下山的步法和身体素质,这样有了走好通途的能力。
前两天刚好听了古典老师的直播大课《普通人如何守护心力,穿越周期》,感慨颇深,有一下几点分享:
个人该如何度过这一切呢?——守护心力、穿越周期
1、少看大环境,经营小环境
从时代到个体,这里面有无数无数的变量,人对于负面事件的反应,无非是逃避、转移、合理化、压抑和退行。
我们每个人都这样。
所以要让自己动起来,需要一些特别明确的行动。
行动,往哪里行动呢?
身边的小环境。事实上真正改变我们的不是大环境,而是“小环境”·。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是财务专业,深耕过十几年的餐饮行业,这个行业是对财务管理非常依赖的一行业,一个优秀的懂行的财务,每个月基本上都可以贡献2%-4%的净利润,这个行业的核算方式,管理方法自成体系,尤其是成本管理的要求非常高;
而我非常有幸地见证了这个行业从大锅饭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过程,而且亲自操盘过几个企业的成本管理,都达到了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疫情期间,餐饮行业哀鸿遍野,我到车行避避风头,避风头期间,不想浪费自己在这个行业的积累,就成立了公司,去年开始在工作之余接了一些客户,慢慢地从0到1,从1到2,3,4;今年为止,这个部分的收入可以覆盖我的房贷和生活开支了;
总有人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过得很好,这个为什么不能是你?
这就是少看大环境,经营小环境。你的身心、你的财务、你的能力、你的社交、你的机会,就是以你为中心这一小圈人,这些就是小环境,在最糟糕的时间里面,其实也有你的小环境,也是你的心力之源。
推荐书籍《世界上为什么有图书馆》
2、好好算账
留够12个月的钱,少消费、少投资、多储蓄。
计算家里的钱:一年到底要花多少?每个月要花多少?有多少资产?有多少负债?
算算重大消费:工资收入降低怎么办?周转不过来怎么办?
重新调整支出:这时候是调整你看不惯的消费习惯的最好时候!
推荐三本书《纳瓦尔宝典》,《对财富说是》,《金钱心理学》
储蓄的目标是为了人生选择权——《金钱心理学》
3、减少人生负债、去杠杆
这里说的人生负债,不仅仅是你的经济,而是在上一个繁荣周期,我们为了追速度,损失了很多很多的东西——比如身体、比如脑子、比如关系。
真正对自己健康负责,自己的身体别说战斗,还能拿到退休金不?拿到退休金是自己花还是给医院花?要以一种讨债的心态面对人生——妈的,老子不信活不到收款的那一天。
老子靠《活着》赚钱,这是很高级的,余华的商业模式。
对自己的心智负责。
我们过去太忙,没机会想,没脑力想。现在我们正好有了时间和资源去想。一次犯错是勇,总是犯错是蠢,知错不改是坏。
当然还有关系,这么些年跑下来,家庭、亲子、父母……我们每个人都亏欠了很多很多。正好是还的时候。关系里藏着太多的惊喜之处要发现。
要让自己放下这些负债,才能真正从压力里缓过来。缓过来,才不会做很错误的决定。
过去的时代是机会多,风险也多,所以只要抓一个机会,就会盖过风险。但今天是一个机会不多,风险同样多的时代。要认真做好每个决定,先让自己松弛下来。
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缓过来了?
日日有劲头、每天有好事。
有一部日剧叫《晚酌的流派》,这个剧在5年前看,根本是不知所谓。讲的是"疲劳了一天之后,如何才能把酒喝得津津有味,这部剧讲的就是一位女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的故事。" 啊,不是拯救世界,不是超能英雄,不是黑帮生死,而是如何把酒喝得津津有味。为了能到这一瞬间,她会尽力完成好所有的工作,穿上平底跑鞋,快步去超市买打折食材,回家做一顿好饭,只是为了配上一杯自己的冰镇啤酒。
喝酒不是人生支点,而是到达这个精心时刻的所有准备过程,是她的人生支点。
试着去找自己这个支点,找到自己这个场域——不是让你去喝酒啊,而是找到一件你很希望的,不依赖任何别人的,能让自己安然的事情。持续去做。
推荐书籍《暗世界》,《重启吧,我的健康人生》《深度关系》《中年之路》《热锅上的家庭》
4、重新培养竞争力
我们每个人都活在社会里,我们也必须一起面对重新的竞争格局。
达尔文说过一句话,最好的物种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快的,而是适应变化最快的。
从T型人才走向π型人才。
1.+营销 :向业务前端走,从技术走向技术+销售 (余承东)
2.+提效,尤其是通过优化流程、增加AI的提效 (保险业务员+AI)
3.+产品创新,注意不一定是技术研发,因为不一定有钱投入技术研发,但是产品创新是值得搞的(京瓷的陶瓷鱼竿,文化产业Hello Ketty、动漫产业、日本的低价商店)
4.+独门绝技,抓住一个产业链必经之路,做到全公司、全行业第一(京瓷、宁德时代、三一重工和潍柴动力、珠江钢琴 2020年国内市场份额达到41.54%,全球市场占有率为31.10%)
5.+领导力(不一定是个管理职位,而是领导能力 《斗魂》里稻盛和夫在前公司个技术员)
具体+什么;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能力、优势来做。但是要搞起来,因为大家都在焦虑抱怨,你在积累,3年以后,你会有很大的空间。
当然,他们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心力。
关于怎么样提高个人竞争力,我给大家准备了三本书。
《掌控习惯》《埃隆马斯克》《超级个体》
5、保持声誉、积累影响力
在危难时刻,社交资本存1得10。
我想大家都经历过这种情况,最困难的时候,有人帮过你一把,支持过你一把。这个人你是永远难忘的。好的日子有人支持你,你会说这是因为我牛。企业也一样,越是危难时期,社会、客户、员工、合作伙伴的信任就越珍贵。
还记得前面说的单伟建不,他听到高考复考的消息,想要离开。
但第一次,虽然名单有他,却被群众投票投下来了。他意识到自己群众基础不足。于是第二年开始,他每天花一小时时间去各个营房走动,认识人,积累群众基础。他意识到女生那边自己没有影响力。怎么办?
当时男女唯一的活动,就是打篮球和排球。篮球他身材矮小,上不去。排球也很难成为第一名,但他发现排球大家的规则不熟悉,缺少裁判。于是他搞了一本排球的裁判手册,帮大家吹哨子。排球裁判席很高啊, 都能看得见他。第二年获得了大部分人的支持。
他如此的出名,以至于30年后,他重返当年驻扎的营地,一位留在当地的女知青,小卖部的店主一眼就把他认出来了。
那个时候,裁判席很少,要思考的人能找到位置上去。今天每个人都能发声,每个地方都会有裁判席。公司有、社会有,最好的方式,是做个人的IP。打造自己的个人影响力。
在萧条时刻,积累自己的社交资源,是一本万利的事。人力资本、社交资本、财务资本。萧条时期人力和财务资本都贬值,社交资本反而是三者里,最抗风险、跨周期的。
影响力的本质,就是“为喜欢你的人服务,获得信任”
1)创造粉丝,不是品牌
我为什么说个人影响力,而不是个人品牌。因为品牌是冲着变现去的,你有品,才有牌,才有个人品牌。很多人做个人品牌,主要的是希望吓到你。但粉丝(可能是你的同事、同行、朋友圈伙伴)是信任你能把这事做得很好的人。所以不是“个人”的品牌,而是“谁”是你的1000粉丝。
有1000个真正认同你,喜欢你的人,你这一辈子吃喝就已经不愁了。
所以,想想谁会喜欢你?喜欢你做点啥?这件事就变得简单多了。
最简单的回答就是你朋友圈给你点赞的人,视频下面和你互动的人,有事来找你商量,找你帮忙的人,你攒局会来的人。
哪怕只有100个,从这100个开始。和他们讨论,看他们喜欢看点什么,就去写,就去表达。
2)人是管道、而不是容器
我们经常会想,自己现在什么都没有啊,也没有什么知识、能力、闪光点,怎么去持续输出啊。这就是把自己当成了容器。其实所有的自媒体都有一个秘密,就是从容器变成管道。
你分享下自己读过的书,有什么想法,是不是管道?这就是读书会。
你不断的和牛人提问,然后把这些东西分享出去,是不是管道?这就是播客。
你持续的做咨询,然后把自己做过的咨询总结出来,这就是出版。
你跟一个老师学了很多东西,然后用在自己身上,有了独特的体会,这就是培训。
……
我们很多人把自己当成一个密闭的容器,要不断的往里加水,然后才开始往外倒。这个画面是有问题的。与其思考自己要导出来什么,不如思考好的信息源在在哪里,然后把自己接上去,经过加工,流出来的东西,肯定是好的。
所以,问问自己要去接什么源头?
3)兴趣-专业-商业化
如果你还是不知道做什么内容,也有3个维度:兴趣-专业-商业化。
要持续做这些内容,这三点都是要的。有兴趣,你愿意一直干。在·有专业,别人才愿意只看你,商业化,能获得社会反馈,你能一直干下去。
今天我不赞成你从商业化入手。从商业化入手,什么好卖,就开始起号,然后快速获得专业能力,然后赚钱走人。但今天所有的平台都卷得要死,商业化意味着你要上很大的杠杆——招人、搞机器、精细的排版……,带这种心态,很容易没变现自己先垮了。
我建议大家从兴趣或专业入手。专业就是你已经做得比别人好的地方,兴趣不是感兴趣,而是你愿意主动花时间去琢磨的地方。专业就是你已经证明自己成了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是零成本起步。
回顾一下,我建议大家做五件事情。
第一,别再看大环境了。你可以刷短视频,可以看推送。但你要多一根弦儿,不要让自己沉浸在那个事情里。遇到这种事情跟自己说,悲观者永远正确,但乐观者需要前行。搭建自己的小环境。
第二,回去算账。我们都需要勇气,去面对账面盈余。别再说大概15万,精确到千元以内,你算出来会吓自己一跳,不过没事儿,我们“死”的清清白白,活得漂漂亮亮。
第三,去杠杆,不要负债。不要在身体、关系、心智上面去增加负债了。
第四,找到自己的π技能。加营销、加领导力、加AI、加IP,和加精专特新。
第五,创造影响力。这个时候正是一个让自己投1得10,获得影响力的最好时间和最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