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Rita。
友友们如果对这篇文章有些疑惑可以看我的上一篇文章。(【成长】风湿科小可爱的自述)
很多情感与疼痛有关,却不止于疼痛。
只是我觉得,疼痛的确让我行走着且思考着,我更多能够体会到疼痛蕴藏的力量,我也从未觉得自己生病是不幸的。
因为人离不开生老病死四个字,我们无法预计的事情多了去了,但我一路走路即使没有鲜花也会有祝福。
之前我曾经看到过一段话:“以信任之心,不限制对方的自由。以珍惜之心,不滥用自己的自由。知足且坚定,信任且包容。”
我觉得这段话也许也适用于医患关系,医生和病人最重要的就是信任。
双方要有达成一致的目标,病人要对自己的疾病有一定了解,医生要珍惜病人给的信任之心,我觉得医患关系也没那么复杂。
我经常因为疼痛而睡不着,但是如果太晚,我只是疼痛而没有其他不适,我不会叫医生也不会叫护士。
这种情况太多了,所以我后面会先讲一个小片段。但是我觉得我当时那种情况做得就不太对,应该尽早叫医生。
我可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了解自己的情况,因为我是慢性病患者,我在晚上发生的这种疼痛一般同前一致。
如果有新的状况,我也会尽早告知医生。
我目前唯一一次在住院的时候比较晚叫医生是在凌晨四点,当时我觉得自己的心率太快,其实那晚是某一年的跨年夜。
我只是在微信上跟P医生说了自己有些不舒服(我怕医生们想问题和事情会放大我的情况,因为职业习惯需要他们全盘考虑,许多疾病和症状是排除性诊断,他们想得更多其实担心的会越多,我一般用词会稍微克制一点,但是会说清楚情况)。
当时我的手臂麻木了好几个小时,我能够感觉到自己的病床随着我的心跳而动。
最开始的时候,我首先告诉了一位我认识的医生姐姐。她说让我观察一下看看。
心率特别快的时候,我打开了自己的手机微信,犹豫着要不要告知父母我特别不舒服。
在某一刻,我当时是觉得自己会死。我害怕变故会引起纠纷。
但是我最初并不太清楚我怎么了。
然后一直等到凌晨四点,其实我的心率我自己感觉已经降下来不少了,因为我在床上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感觉。
可是还是很难受,走到护士站的时候,我突然崩溃大哭,当时值班的护士姐姐被我吓了一大跳。
她问了我的情况就通知了医生,后面医生过来的时候,我看着她想起了P医生,然后我反而心里更加难过了。
因为我之后的心率不算太高了,只是超过正常值一点,所以医生让我吸氧。
我从来没有吸过氧,那一刻我更加害怕了,我看着医生过来都想跟她说:“你不要过来啊”。
然后同病房的病友姐姐说:“没事的,没事的,我怀上孩子的时候,后面也吸氧了”。
听了她的话,我渐渐平静。
但是我还是建议,如果心脏感觉有什么不舒服,一定要早点就诊。
因为我之后问过心内科医生,心内科医生说有些疾病的病情变化是比较大的。(我们这里说的疾病是说心内科的疾病,他告诉我有些疾病需要抓到特征性心电图才能最终确诊,而特征性的心电图一般只在发作的一段时间才会出现)
那段时间,我有比较严重的感染。所以才发生那种情况。
当时我就发现了,我是很信任P医生,可能我后面哭是因为没有在走廊尽头看见他。
如果开门的那个人是他,我可能后面也不会那么害怕。
但是之后几天我因为同样的原因不舒服,P医生值班的时候试探性地问我:“要不要吸氧”,我还是内心比较抵触,哪怕他说:“没事的,没事的”。
可我一再坚持,他也会尊重我的想法,毕竟他能够看出我还是有点害怕,也并不会强迫我吸氧。
那次我问他可不可以不吃感冒药,他告诉我说不行,一定要吃。
当时年纪还小,对许多事情比较懵懂,也对科室里面的许多医生不太熟悉,感觉没有见到熟悉的身影会更加害怕。
随着成长和更多事例的经验积累,我的心有变得更加踏实。
P医生有时候也会给我进行“脱敏治疗”,有时候我遇见病情偏重的患者,我跟他说起病友的情况,他还会跟我说:“是不是发现了挺多人的情况比你重”。
我寻医及治疗的过程几乎跨越了我比较重要的成长阶段,这样的经历是无价财富。
只有明白什么是重要的,才能真正珍惜自己需要的东西。
我是笔花粥粥。
这几天都是联合创作,最开始是因为告诉Rita因为工作原因无法日更。Rita就说,那这几天住院,她在病房没啥事情做,不如她和我一起写几篇。
我说好。
慢性病让Rita的经历明显比我这种相对顺顺利利单纯长大的傻白娃子多,同时之前和P医生管床Rita的时候,P老师也说,适当表达会有助于病情。
因为风湿免疫科的慢性病患者大多内向安静,但会哭会闹会表达才会有助于疏解。
所以就有了这几天Rita的写作。写的真好,心路历程徐徐道来。同时,也有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正能量。
Rita下周就要出院啦,希望她以后可以少些病痛,多些开心。
友友们喜欢我们的话,可以点个赞哦。
本文作者:笔花粥粥&Rita,已获得Rita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