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跑步的时候冒出一个想法,觉得挺有意思的。记录下来。今晚思考的话题关于什么决定了你是否走进婚姻?
是否走进婚姻取决于你的是否愿意跟对方共享你的空间和时间,但是空间和时间只是形式,更重要双方在过往时间和空间里形成的现在的内容,这些内容包括你的价值判断,思维方式,自我调节能力,经济实力以及社会关系等。择偶时为什么是选甲而不是选乙?选择的依据是比较优势。首先对方A共享你的空间和时间产生的效用至少要等于或大于你放弃你这部分空间和时间所产生的效用。其次,在此基础上,如果有人(比如B)占用你的空间和时间产生的效用大于A产生的效用,那么从理性的角度来说,应该选择B。但效用不可量化,所以最后的选择取决于你和对方效用(基于自己的评价标准)是否恰好相互匹配。每个人都有自己衡量效用的标准,一般效用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其作用的,比如构成内容的各个因素,不同因素可以构成不同的组合。即便在同一个组合里,也有可能组合内的每个因素赋权不同。比如,同样是价值判断,思维方式,自我调节,经济实力的组合,有人会赋权经济实力很高比重,另外一个人可能会赋权思维方式很高的比重。即便同样的组合,组合内各因素赋权一致,但因为每个人的成长背景不一致,对组合各因素评价高低的上下限也可能不一致。比如,同样是价值判断,经济实力的组合,两者赋权一致。可能出现的结果是,由于成长背景不一样,见识不一样,A对经济实力的判断是100万就是一个上限,而可能对B而言,100万就是一个下限。因而更可能的情况是,即便每个人都基于主流的内容评价因素进行选择,但是每个人的效用都可能不同。
每个人的效用都不一样,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能与你相互满足效用的人,或许最后的结果是依靠机缘,而依靠机缘基本等同于将结果交给了概率,而这种概率可能不是依靠努力就能增加的。所以最后的结论是:找人要找三观一致,缘分天注定。所以这是一篇老生常谈,换分析不换结论的文章。同时,以上结论是在排除了荷尔蒙和心跳加速的前提下做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