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
当我们将注意力放在需要上,自然就能激发出充满创造力的可能性来满足需要。相反,如果以道德评判来谴责自己,我们不仅难以看到这些可能性,而且容易陷入自我惩罚的状态。
看到自己的需要,才能自然地激发创造力满足需要。而不是以道德评判来谴责自己,自我惩罚。
都说高中是一个分水岭,将注意力放在需要上,自己就会奋发图强。
我和我老公是高中同学,我和他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比较的例子。
我家都是老师,从小到大我是在我爸爸妈妈的监管下长大的。每次的分数对我来说像命一样重要,一次考不好,我可能就面临着被他们说教,每次说教都会让我陷入无限的自责。我会问我自己:爸爸妈妈那么辛苦,为什么我考不好?为什么我不够努力?我真对不起他们。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一定不让他们失望。
我老公就不太一样,妈妈小学文化,爸爸当过兵,但是不识字。从小没人逼他学习,他从小就喜欢学习看书,据说蹲厕所时间也拿本书看。他从来没有因为考试的问题,被爸爸妈妈问责。他的爸爸妈妈只对他说:你考到哪里我们供到哪里。所以,我觉得我老公很关注自己是不是能够成长,做一件事情是不是能够让自己进步。
我和他就构成了对比,刚说高中是一个分水岭。我是做什么都怕问责,做不好我很容易就对自己说:你就应该怎么样?你为什么这么差劲?能力为什么不够?我老公他则关注的是:这是我自己的事情,我要自己变强。问责自己可能多少也有,但是绝对不会像我一样。所以,高中的时候,我真的学不进去,整天陷在了恐惧中,睡一觉,就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学习,为什么我睡觉呢?为什么要浪费时光呢?
后来,虽然都上了大学,我和他关注的点也不太一样。他大学期间也发奋图强,自己赚学费,英语也学得超级棒,那时候还获得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到现在,都是因为英语好,跳到了现在的公司。
说到我这次裸辞,其实也是跟我这个容易自责的问题有关系。跳到了一个全新的岗位,以前没做过,上面的领导又很器重我,给了我很高的职位。但是我总觉得德不配位,之前没做过这个业务,就一直陷入自责中。对不起下面的新员工,因为感觉对他们力不从心。
不过,事情已经过去了,重要的是以后的人生路上,要做的只是关注自己的需要,而不是惩罚自己。
行为指引:人生路很长,只有改变思维模式:关注自己的需要,自然就会走到自己认为对的路上。惩罚自己只会让事情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