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行为,今天吃饭后走路思考了一个问题:
昨天和亲戚的儿媳妇聊天,她说家里这边开发旅游景点,很想做点什么生意。
可是聊了半天,发现她表达全部是“我担心做不好”“我怕投了钱后做不好”“我怕成本太高”“好像要做都需要去学习,学习要花很多钱的样子”,反正所有的表达全部都是担心,而这个想法也持续了很久了就是一直停留在担心的上面,没有下一步的行动或者思考。
完全没有做过任何的计划或者说对这些问题做分析,甚至没有仔细思考自己到底要做什么,需要什么资源,有什么特色,解决这些困难真的很难吗?其实不然。担心成本大,可以从小成本做起,慢慢去完善,光停留在想永远也解决不了问题,解决不了担心。
我帮她做了分析,首先思考地方的特色,客流情况,人目前不会很多,其实可以先从比如做漳州特色小吃开始,然后她马上说不会,要是去学需要很多钱,可是其实身边本身很多资源,边上的老人家们,亲戚们都会一些老手艺做一些漳州特色的小吃,另外如果有心要做,百度上无数教的视频,她说网上教的怕做不好,我说网上教的跟你去上课学到都是一样,当轮到你自己做的时候你还是需要不断去尝试,多做努力,成本不高,试做几次不断积累经验,就可以慢慢做好,可以请亲朋好友品尝,指导,这些都不是问题......其实完全可以把想做的,能做的都列出来,然后分析自己的特色,比如原材料全部是农家纯天然无污染等等,然后把成本算一下,先从低成本开始,本身这些成本不高,至于学习先从身边资源用起来,还有网络资源,当然要不断尝试和提高,这些都不是问题,然后再想想可能的问题是什么,有什么解决办法,有些问题料想不到,边做边改善,总比一直思考担心好,那样永远只是在担心和开始不了。
聊了很多其实给我蛮多启发的,思维模式对人的行为影响太大了。
很多人遇到问题都是停留在“担心”“焦虑”“生气”“我是对的,她是错的”等情绪上边,而没有去深挖到底什么是重要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比如吵架这件事,可能更多在发脾气,而不是意识到问题的根源、需求是需要被理解,或者共同解决某个问题,而是争论谁是谁非,然后问题不了了之。
一直观察两个小侄女的一些行为,其实也是思维模式影响。
大侄女由于老大,出生后大家都非常宠爱,所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现在养成的思维模式就是遇到问题,通过哭、生气等方式想获取她想要的东西,或者让别人帮她找东西,解决问题。
小侄女因为姐姐很多东西不肯让她,她自己倒也有一份特别有意思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当她想要什么的时候,她会很坚决的要,并且自己先去尝试解决,比如自己搬个一起去拿高处的东西,自己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更乐意行动,除非是在解决不了她才会去要求帮助或者哭泣,但是我也很担心她慢慢被大人们养成用哭的方式来获得。
其实这就是思维模式,如果大人们能够意识到这点,那么在教育小孩子的时候就应该多加引导,让小孩子知道,哭泣解决不了问题。
让小孩子也学会什么是情绪,意识到自己有情绪,是因为需要得不到满足,思考自己需要什么,用表达来代替哭泣,然后清楚自己需要什么,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后,引导小孩子去思考我需要什么,我应该怎么去取得?
引导去思考解决的方法,然后去行动获得,比如通过自己的行动去获得,通过用自己拥有的去换取等等。
大人们尽量不要因为小孩子哭,然后去替她解决,否则只能培养一个爱哭,遇到困难就逃避的思维模式,
将来的生活中遇到问题不仅仅是哭的问题,而是只懂得停留在发泄情绪,或者逃避问题的程度,不能够去深度思考问题本身,以及如何解决问题上。
很容易负面的思考问题,负面情绪,而不是正向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实很多大人一辈子可能也都是这个样子的思维模式,遇到问题停留在情绪的表面,看不到问题是需要解决的,停留在对错是非上,而不是我们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究竟如何解决。
学习的本质是用所学的东西来改变我们的行为,只有这样才是有价值的。
现在看来任何的改变都要先改变思维模式。
前几天朋友说她一位下属跟她沟通问题,下属说了系统出现了一个漏洞,然后朋友问他有没有办法解决,然后他说没有办法,继续沟通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然后又问有没有办法解决,继续说没有办法,就这样一直聊整个问题多可怕,多严重,但是就是坚决的认为没有办法解决。 最后朋友说,你必须先放弃“没有办法”解决整个思维,不然没有办法继续沟通,其实办法也许他解决不了,但是可以想其他的方式,找其他的资源,而不是坚定认为没有办法解决,然后一直强调问题严重性。其实事情最后还是有办法解决的。
生活中出现的吵架,其实也是思维模式决定的,有的人能够看到问题深处,有的人看到问题表面,直接触发脾气(最近总觉得动不动发脾气有点进化不够的感觉,原始人的动物性进化不够哈哈,自己以前年纪小的时候也是容易发脾气),不过发脾气确实是人的本能的反应系统,所以看到的是别人对自己的攻击,想到的是我是对的,你才是错的,心理承受力也是一个原因,这个只能不断自我觉察,发现自己的情绪,然后进一步去挖掘内在的需求是什么,去表达需求,然后寻求沟通后者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发泄情绪上。
不过这点要做到还是非常不容易的,人的自我觉察本身就不容易,所以需要经常提醒自己去觉察自己的情绪和思维模式,然后刻意的去练习,让这种正向的思维模式慢慢替代负面的思维模式。
所有的行为都是由于我们的思考所决定的,其中自然包括我们的选择:
比如选择吃营养的食品,还是吃垃圾快餐?
比如早点睡还是晚睡刷手机第二天头昏脑涨?
比如吃饭是为了不浪费使劲吃,还是为了健康而吃?
比如学习是为了让别人知道我在学,还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比如不运动、长期久坐,还是有规律的运动,适度的劳逸结合?
拼了老命忘记家庭去挣钱,还是家庭和乐适度挣钱? 其实挣钱是为了家庭过得更和谐。
如果改变思维,为了健康而吃饭,为了健康而早睡,把健康本身看成是财富,一场病可能几十万都解决不了的,这个时候你给自己休息的时候就是在挣一笔不少的钱。
比如很多学生的学习其实很盲目,包括过去的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而学,如果在大学时代能够清楚知道为什么而学,那自然不一样了。
我们不能做到早睡早起,嘴上总说没办法起不来,早睡更做不到,因为思维上想着晚上要再做点什么才安心,而当思维模式,改成,健康是最最重要的,早睡可以改变我的习惯,可以带来很多好处,慢慢的就能够做到,前提一定是思维上的转变。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做,所以需要了解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是要解决什么问题而做。
鲁迅弃医从文,是为了从思想上改变中国人,思想改变行为才能改变。
思维决定我们的行为,我们能做的就是多思考,多反思,拆掉思维的墙,改变思维模式,我们才有可能真正的改变行动,进而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