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来介绍一下,鲁迅先生笔下的鬼形象。我们可以知道,古往今来,中国人都受到了比较封建传统的思想的教育,所以鬼神观念在人们的心中也是根深蒂固的。之所以要谈一谈鲁迅先生笔下的鬼的形象。是因为鲁迅先生在去世之前关心谈论的便是鬼形象。在1936年10月17日,鲁迅同友人见面时候便提到了他近期所写的《女吊》,这里所说的女吊就是中国民间所说的女吊死鬼。
在这次聊天中,鲁迅先生介绍了,中国的鬼形象以及在他印象中对于鬼的形象的认识。这次谈话表面上是围绕着女鬼形象来谈的,但实质上就是死亡主题的讨论,就是鲁迅创作作品的母题之一。鲁迅先生在大病中写《女吊》,然而他并没有感觉到生命的流逝,而是发出了灿烂的笑。就是因为这是一次面对死亡的胜利。在《女吊》这个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式的生命对死亡的反抗。生命,死亡,反抗这三个便是鲁迅先生作品中最大的主题。如果说《女吊》中出现的是女鬼形象,那么在《无常》中也出现的是男无常形象。我们可以知道在阴曹地府的阎王爷的身边,除了牛头马面之外,便是白无常和黑无常。在我的印象里,白无常和黑无常,就是将快要死去和已经死去了人的灵魂押到阴曹地府,听候阎王爷的发落。
但是在鲁迅先生的《无常》这篇作品中,他的形象是非常的可爱,非常的接地气,他也有孩子,也有家庭,甚至在出场的时候,他都是可以跟人们打成一片的。他虽然被人们称为勾摄生魂的使者,但是他是跟人有着极大的共同点,不仅是有无常嫂子,还有无偿少爷。而且鲁迅先生说之所以无常形象这么接地气,是因为人们觉得他们跟无常是一辈人即平辈人。在《无常》中所写的,所塑造的这个无常形象。自然是让我们对无常的认识提升了一步。
让我们关注鬼之人,以及鬼所保留的性与情,与爱的理想人性。这也就是在鲁迅心灵深处的永恒记忆。这便意味着鲁迅先生从童年时期就有了与底层人民和他们民间想象物融合无限的生命体验。这就是他的生命之根,文学之根,也是他的创作之源,灵感之源。在《无常》和《女吊》两部作品中,他也进行了自己的批判。他谈到了女吊死鬼忘记了复仇这一个现象,这就按时了中国人受到了屈辱不是向强者反抗,而往往到更弱者那里去转移自己的不幸。这其实就是《女吊》中所说的“讨替代”。
中国鬼本属于中国,因此在中国鬼的身上也不免得沾染了中国人的国民性。我们可以看到其在鲁迅生命的最后,他反而看所有的问题都是很清晰,很透彻的。即使对于他,如此倾心的故乡民间反抗传统,他也毫无美感之言,他一点都不回避反抗的有限性,也就是中国人。难以更改深深入骨的愚昧落后的国民性。在这其中不免给我们读者传达了一种历史的悲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