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子曰:不仁者不能常处约,不能久处乐,仁者安仁,智者乐仁。
3,子曰:唯有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5, 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德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去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6, 子曰:吾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也,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使一日之力以至于仁矣夫,吾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仁是孔子是最高标准,那个形象可能是对世界充满了慈悲心,理解他人,有使命感,责任感,并且对于这种责任和使命感有强大的行动力,不止于学院派的学问研究,而是致力于真正的实行,寻找一切渠道去实行,可能会有不当的时候,做不好的时候,那就快速改进,大方向正确。然后对于途中所遭受的质疑,磨难,等闲处之,想着怎么通过,利于通行;对于荣誉,敬仰尽量低调,置身事外。
这里有两个方向去成为仁者,一个是喜欢这种状态,知道这种状态,并努力施行的。这可能是生而知之的高人了。另外一种是,从自身的不足出发,看到一点问题就尽量改进,不去除就不舒服,就这样不断的改,剩下的也是仁了。但为什么仁者这么少呢,一方面是大家可能并不了解仁的状态,好处。另一方面是觉的自己做不到,就放弃了,太难就不做了。最近去思考去看一个比我成功企业家,他每天的工作也不是都是大开大合,大起大落,大彻大悟。也是从认真的处理细节,努力营造人际关系,解决碰到的各式问题,每天坚持不懈,应该也不是花力气去坚持,而是把这当成一种日常,不断积累而成的。其实把他拆开来看,那些事好像我也可以做的到,不就是召集大家想办法,去学习别人的长处,跟人喝酒聊天,增进了解吗。可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人家就是毫无思想包袱,不需要做任何建设,自然而然的去做这些事,而且是每天的日常,而我,是被逼,被赶着才会去做这些事,还要纠结好久。仁不难,赚钱也不难,难的是每天的积累,难的是去除那些无谓的思考,向着目标走就是了。
7,子曰:人之过,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第一,为仁的人不是不会犯错,孔子并不是要求人要成为毫无缺点的圣人,谁都会犯错,犯错不影响我向仁出发;
第二,可以用过错看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因为做好事,有时是可以装的,慰问啊,帮人打扫除,关心下别人,捐钱捐物这些事有时是作秀,有时就是故意装的。未必就一定是好人。但是看他犯的错误,或者犯错误的状态就可以看出他的真实情况。 没有人,应该是很少有人,因为世界上实在人太多了,很少有人装作犯了错误,装作很懒,装作很自私,装作小偷小摸。这根本不用装,在社会中都会趁利避害,本性是去隐藏这些不好的一面,所以看一个人的真实状态还是要看他的错误。
第三,过错是有不同类型的,我总结三个方面,道的层面,人生的目标的层面要么是错的,要么没有,就像希特勒这样,很努力,也很有能力,但所有的努力都往相反方向,还有个就是没有道,没有方向,很容易被别人影响,所有努力因为没有方向,不能形成合力,最终没有成就,我自己感觉就会有这种状态,忙忙碌碌还是在底层挣扎;第二个是德的方向,人的德行,做事的底限在哪里,今天看到有个热点新闻,苹果副总裁因为一些出格言论被辞职,就是在德行方面的过错。第三是能力方面的,做事的方法对不对,能力不足,比如没有掌握沟通的方法,一件事情,越聊越糟糕。去打球,但是没有经过训练,用力不对,效率很慢。等等,这方面的错误相对还是容易去修正的,我们很多人可能也更关注这方面的错误。
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是对知识多么的的渴望,心灵多么的纯净,才会有这种真情热切的感叹啊,我还没有这种体会,看好的小说时有时有这么一丁点,对于知识好像完全没有,暂不评论。
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以比。
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邢,小人怀惠。
君子的上限是德行,每时想着,如何提高自己,君子下限是法制,如何不违法,我觉得这里也可以理解为礼,因为违礼也是会受到社会惩罚的。不做过份的事;我们当然要学习君子,但有注意两点,一有上限,没下限的人,他有自己的追求,有目标,想做点事,但是下限没管好,贪赃枉法,最终把自己搭进去。二有下限,没上限,犯法的事情我沉对不做,平平淡淡才是真。但他没有一个上限的追求,如何更有价值,做更好的自己没有考虑,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小人的上限是安逸,要过的舒服,吃的用的地位等等高人一等。下限是利益,无利不行,有利任行。我们当然要尽量减少小人的一面,上限,追求安逸,舒适的同时要寻找到更好的人生目标,找到自己的价值,下限,利益可以追求,但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要去伤害别人,不去给自己挖坑。
12,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以礼让为国乎,如礼何。
14,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这句话没什么好解释,意思很明白,但往圣先贤写的古文就是这种魔力,百读不厌,越读越精神,我曾经把他裱在房间里(后来离开那个城市就没带走)做成微信签名,顺也读,逆也读,帮我度过很多无助的时光。愿你也有这种体会。
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孔子的很多话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比如之前的:人之过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就会留下很多疑问:到底有哪几类过,如何观,为什么观过。也比如这句,我估计孔子也想给大家讲明白:其实吧,人生只要紧守一个原则、道理,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烦恼,大道通仁,而且这还是孔子使用后总结的,但因为这是语录体,后面没人垫话,就不能引出孔子的真实想法,然后就无法被记录,然后我们只能猜测。孔门的弟子无疑都是好学又好思的,比如有若就把孝悌做为最重要准则,坚定贯彻,执行到底。子贡就根据老师的一言一行总结出:温良恭俭让的品行准则,参照模仿。又比如,曾子对老师一以贯之的道也有自己的了解:忠恕而已。我理解的忠就是曾子之前说的:为人谋而不忠乎的忠,也就是尽心竭力的办事,恕是宽恕,是谦让,是慈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欲立而立人,是君子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恶。但又似乎不全面,不精简,不到位,真希望当时曾子垫句:何谓也?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