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人若没有思想,连自己是不是咸鱼都区分不了。梦想是人对现状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思考的结果,是人的思想的集中体现。人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梦想。
人的全部价值在于思想。因为思想,人这根脆弱的芦苇才成为地球上的万物之灵。因为思想,一代一代的人们创造出了无比繁复庞杂的政治、文化、艺术、宗教、科技……人类社会的演进史,就是人类思想的繁衍史。人类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
思想,不仅仅是思考与想象。思想应该是跳出人自身的各种局限,诸如理性的推理或感性的情绪,本能的反应或社会的规范,而对自身存在的思考及对未来的、理想的状态的构想。思想本身无善恶,也无利弊,因为思想本身只存在于人的头脑思维当中,人应该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思,可以让思想的野马在头脑中纵横驰骋,极尽思考与想象之能事。只有当思想落实为行动之时,思行合一才会体现出思想的善恶与利弊。所谓“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思想本无过错,更无罪过,只当思想被私欲裹挟,被狭隘蒙蔽,被傲慢驱使,进而实质上损伤众人之福利,那这样的思想就是邪恶的,就是应该被鞭挞埋葬的。
一个人愿意思想,能够思想,敢于思想,这样的人才是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唯有思想让我们与众不同,唯有思想之剑让我们所向披靡。人和人最大的区别,不在于长相身材,不在于家资背景,不在于学识经历,而全部在于他“看不见的”思想。
“我想要知道上帝是如何创造这个世界的。我对这个或那个现象,这个或那个元素的能谱不感兴趣。我要知道的是他的思想。其他都是细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如是说。窥探上帝创世的思想,这才是一个伟大科学家,思想家的终极追求。
而普罗大众的思想,更多呈现的状态是混沌和无明。思想缺乏深度,疏于条理和逻辑,思维不成体系,前后矛盾而难以自洽,在个人思想的王国里缺乏有效的秩序。凡此种种,体现在现实言行中就是志向荒芜或不坚定,态度欠果决而性格懦弱,面对物欲或挫败的考验时,往往被收了双膝跪下去。思想的真气与正气久已难觅于芸芸众生的心田,思想的原乡实难在人们心中真正支立起来。并非厚古薄今,却只有在史册典籍中才能发现灿若群星的熠熠生辉的思想巨擘。
这或许就是毛润之一再强调的要“改造我们的思想”,也或许是任正非所说的要“坚持思想上的艰苦奋斗”的真正原因。唯有在基于我们的生存现状,形成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笃定我们的志业,这三者之间点燃起永不熄灭的思想之火,我们才能够在躁动迷离,波云诡谲,阴阳无常的世界里,找到自我的信仰,识别自我的使命,担当自我的责任;才能够在尘世生涯中举重若轻,坦荡前行,以勇气与智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
改造自我的思想,是人生道路永恒的主题。从身体发肤上看,人体细胞每时每刻都在更新繁衍,全身细胞7年间就会全部更新一遍。皮囊之体尚且如此,我们的思想至少也要赶上这个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思想,毋宁死。根据环境的变易,不断更新升维我们的思想,补充新的知识观念,接受新的经验教训,摒弃陈旧偏狭的思想……在思想的细胞上,不断地新陈代谢。读书是很重要的一条更新思想的路径,比尔盖茨一年读多少书?扎克伯格一年多读多少书?毛润之把《资治通鉴》读了17遍;他的床上半床书;炮火连天的岁月,命都朝不保夕,他的几箱书是一定随身携带的。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思想成长史。而行动是更重要的更新思想的途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高人点悟(高人,就是走过很多路,境界比你高的人)”。人各有命,也各有不同。有的人适合从书中吸取思想,有的人更偏向于从实干中成长。马云马化腾都不怎么读书,刘项就更不读书了,但他们都是很彻底的实干家。实干出真知,真知即灼见。有思想,自光华。
思想的改造,有两个要义。一是要扎扎实实根据现实世界,实现思想与现实的良性互动与相互促进,通过思想来指导和改善现实,进而实现理想的境界;通过现实来验证和检验思想,进而完善思想以更好地指导现实。二是思想的改造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因为现实是不会永恒不变的,所以思想与现实的互动也是没有一劳永逸的。一定要时刻根据变化了的现实改造思想,一定不能在思想的艰苦奋斗上有任何懈怠。
改造自我的思想,是革自己思想上的命。“苟日新,日日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一国如此,个人亦如斯。在这个世界上,流逝的不是时间,是我们的生命本身。相对于我们自身的渺小,时空不增不灭,而缘起性空,苦集灭道,只有不断地提升自我的思想境界,才可能在我们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尽可能地得到相对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