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惊蛰到,气温逐渐回暖,春雷始鸣,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惊醒,故称“惊蛰”。
在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中,惊蛰有“祭白虎”、“打小人”、“吃梨”等传统习俗。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惊蛰这天,人们会通过祭白虎的形式,来祈求一年平安顺遂,避免口舌之争。
同时,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用艾草等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后面渐渐地演变为运气不佳的人,或者不太顺心的人,用纸绘制小人边用木鞋打纸人边念咒语“打你个死人头;打歪你的小人嘴;打到你没鞋光脚走;好人近身,小人远离”,通过拍打纸人的方式来驱赶霉运、小人,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因为“梨”和“离”谐音,意味着与害虫别离,远离疾病,所以北方也有惊蛰吃梨的民间习俗,此外,梨也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也是比较适合春天食用的。
随着惊蛰的到来,大地开始回暖,春天的气息也越来越浓厚。尽管春天已经到来,但早晚的气温仍然较低,容易让人感到寒冷,对于体质虚寒的朋友来说,保暖还是尤其重要的,尤其是保护头部、颈部和脚部,防止寒气侵入体内。
了解体质虚寒
体质虚寒是指人体阳气不足,表现为怕冷、易疲劳、手脚冰凉等症状。在惊蛰时节,气温会开始逐渐升高,但是早晚温差较大,体质虚寒的朋友会更加容易感到不适。
保暖措施
增加衣物:选择保暖性能好的衣物,尤其是当早晚外出时,要适当增加衣物,避免受寒。
泡脚暖身:晚上睡前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提高睡眠质量。
饮食调整
温补食物:多食用温补食物,如生姜、红枣、桂圆等,这些食物有助于提升体内阳气,改善虚寒。
避免生冷:尽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加重虚寒症状。
均衡营养:保证饮食的多样性,多摄入优质蛋白质、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营养素,以增强身体免疫力。[if !vml]
体质虚寒者惊蛰食疗养生食谱
红枣姜茶
材料:生姜5片,红枣4-5颗,枸杞十几粒,清水适量。
做法:将生姜和红枣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煮10-15分钟,加入枸杞再煮3-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生姜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红枣能补气血,枸杞滋补肝肾。
红糖姜茶
材料:红糖适量,生姜适量,清水适量。
做法:生姜切片3-5片或者切丝切末均可,放入锅中,将入适量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煮10分钟,然后加入红糖搅拌溶解直接饮用即可。
功效:红糖具有温补作用,生姜能驱寒暖身,二者结合对缓解体质虚寒引起的手脚冰凉等症状有良好效果。
桂圆红枣茶
材料:桂圆干10颗,红枣5颗,清水适量。
做法:桂圆干和红枣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煮10-15分钟即可。
功效:桂圆和红枣都具有温补的作用,能够提升体内阳气。
肉桂苹果茶
材料:苹果1个,肉桂一条,蜂蜜适量,清水适量。
做法:将苹果切块,放入锅中,加入肉桂和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煮15分钟,最后加入蜂蜜调味即可。
功效:肉桂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苹果富含维生素,二者结合技能提供营养,又能温暖身体。
黑芝麻糯米糊
材料:炒熟的黑芝麻粉和糯米粉。
做法:以4:1的比例配比,加适量开水搅拌成糊,喜欢吃甜的可以再适当加些糖或者蜂蜜调味。
功效:黑芝麻具有滋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糯米则能滋补脾胃。
红枣枸杞糯米粥
材料:红枣10颗,枸杞15克,糯米100克,清水适量。
做法:糯米提前浸泡1小时,红枣、枸杞洗净。将所有材料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至糯米熟烂即可。
功效:红枣和枸杞都具有温补作用,能够提升体内阳气,糯米则具有滋补脾胃的功效。
羊肉汤
材料:羊肉500g,生姜几片,枸杞适量,清水适量。
做法:将羊肉切块,与生姜一起放入砂锅中,加入足够的清水,煮沸后撇去浮沫,转小火炖煮2小时,最后加入枸杞煮1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羊肉性温热,能温补阳气,生姜助阳散寒,枸杞滋补肝肾。
羊肉炖萝卜
材料:羊肉500克,白萝卜1条,八角香叶生姜大葱干辣椒冰糖适量,盐适量。
做法:羊肉切、萝卜切块。羊肉焯水后,冷油烧热放葱姜八角香叶辣椒爆香后倒入冰糖羊肉煸炒,加水没过食材大火煮沸中火炖煮1个小时,然后加入白萝卜文火炖煮半小时,最后加盐调味收汁即可。
功效:羊肉性温热,能温补阳气,白萝卜具有顺气消食的作用,生姜助阳散寒,枸杞滋补肝肾,既能驱寒又能消食,适合体质虚寒者食用。
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羊肉500克,当归15克,生姜几片,枸杞盐适量。
做法:羊肉切块,当归、生姜、枸杞洗净。将所有材料放入砂锅中,加入足够的清水,炖煮2小时,最后加盐即可。
功效: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生姜能驱寒暖身,羊肉则能温补阳气。
枸杞炖鸡
材料:鸡肉500克,枸杞20克,生姜3-5片,盐适量。
做法:鸡肉切块,枸杞、生姜洗净。将所有材料放入砂锅,清水淹没食材即可,炖煮1个半小时后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鸡肉具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的作用,枸杞则可滋补肝肾、明目润肺。
体质虚寒者惊蛰食疗养生禁忌
避免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
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饮食应清淡平和,以清温平淡、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为主,新鲜蔬菜如韭菜、菠菜、荠菜等,忌食动物内脏、肥肉等肥甘厚味、生痰助湿的食物。
避免食用过于酸涩的食物
中医素有“酸入肝”的理论,认为山楂、五味子、乌梅、白芍等酸味食物或药物可以滋肝阴,养肝血,达到柔肝、调肝的目的。在中药中,酸性食物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等症,如茱萸涩精敛汗,五倍子涩肠止泻。但春季为人体五脏之一的肝脏当令之时,若过多食用酸性食物,则会使肝火更旺,损伤脾胃。因此,惊蛰时节要少吃酸性食物。
避免食用过于辛辣的食物
春季阳气初生,应该吃些辛甘发散之物,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脏腑所好。因此,要少吃辣椒、煎炸、烧烤类食品,以免助火生痰,导致体内积热。
避免食用过于生冷的食物
惊蛰阳气始动,全身的阳气尚不充沛,寒冷药食容易损害人体稚嫩的阳气,或者说会损害人体的少阳相火(生理之火),不利于人体气机的疏泄、畅达。因此,不宜过多食用冷饮、寒凉水果、生冷海鲜等。
避免食用“发物”
春季万物萌动,各种昆虫开始活动,微生物(包括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等)也开始生长繁殖,并且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因此,饮食上可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抗病毒、抗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同时,春季也是一些过敏性疾病高发的季节,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因此还要注意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发物”,如海鱼、海虾、海蟹等。
在饮食上体质虚寒的朋友可以适量的食用一些葱、姜、蒜、韭菜、荠菜等,这些食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温阳散寒,提高身体抵抗力。避免过于油腻、生冷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加重身体的虚寒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食疗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保健作用,但并不能替代药物治疗。食疗养生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来选择合适的食材和食谱,避免过量食用或不当搭配导致身体不适。同时,还应保持良好的作息和情绪状态,结合适当的运动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