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来源网络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前几天老公让我回娘家去躲一躲,原因就是孩子一看到我就作的不得了。平时我上班跟着爷爷奶奶挺乖的,吃饭自己吃,午睡也一会儿就睡着了。但晚上我一回到家,就跳到我身上,一会儿让我给他喂口汤,一会儿让我赶快吃完陪他玩。晚上睡觉前更是提各种要求,讲完故事到点要睡觉了,我给孩子穿好睡袋,告诉他该关灯了。
儿子:你别去,我来关灯
麻麻:好的,你去关吧
儿子:你去关吧
我刚离开半步,儿子开始闹了
麻麻:到底我关还是你关,说清楚了
儿子:你抱着我过去关
麻麻:……
关上灯,儿子抱着我睡觉了,不一会儿
儿子:我要喝水了
麻麻:好的,我马上去拿
儿子:你不要走呀
麻麻:不是你说要喝水吗?不走我怎么去倒水
儿子:你先抱我呀
麻麻:外面太冷了,你等着我
不到30秒……
儿子:麻麻,你怎么还不来呀
麻麻:……
我拿着杯子进屋,
麻麻:喝完水赶紧睡觉,都几点了
儿子:我要小便了
麻麻:我去拿尿盆
儿子:尿完你不要倒掉
麻麻:那不要臭嘛
儿子:我要一会儿还要喝一次水,喝完还要尿的呀
麻麻:……
几乎每天都这样,没完没了的提要求,让我的耐心指数又一次升级了。
避免误区
刚开始全家人都觉得我和孩子走的太近了,导致孩子心理上没有断奶。但后来我发现,男孩对母亲的过分依赖其实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尤其是职场妈妈,在孩子还未断奶期就突然离开孩子返回职场。
可能当时自己对孩子也做了一定的安抚和疏导工作,但其实在孩子的心里就种下了妈妈突然离开我了这种心理。到了成长后期反应出来的一看到妈妈就作这种现象也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妈妈的爱。
但很多家长如果没有意识到这点,往往会产生一些误解,之前就有亲戚觉得我家孩子这么粘我,是不是典型的妈宝男。
另外,也有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应该从小培养独立的个性,这样粘着妈妈太不独立了,更有大部分家长觉得,这么作是孩子的性格有问题,属于脾气不好。
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孩子的任何行为,在大人看来似乎是无理取闹,但其实深入挖掘以后都有他们的道理。
正确疏导
其实我每天出门前也会告诉儿子要去赚钱啦,但儿子的反馈通常是你今天就不要去上班了,让粑粑去赚钱吧,你赚再多的钱都是浪费。其背后的画外音就是,麻麻的本职工作就应该是陪我玩。
那碰到像我家熊娃这样典型的专爱作麻麻的孩子怎么办呢?
01 积极反馈
首先,要看到这是孩子对母亲突然和他分离产生的一种焦虑引起的,而对妈妈作也是爱的表达,所以要对孩子的作做出积极的反馈。在合理范围内孩子提的要求都尽可能满足他。
这里可能有些家长觉得,这样做是不是太宠孩子了,要知道孩子是希望在妈妈身上得到更多的关注,只是通过行为来反应基本的心理需求。如果不满足就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失落感,会结下情绪的种子。
02 爱的转移
第二,可以适当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我这里给他起个名字叫“爱的转移”。比如我有时候上班前会告诉儿子,我今天去公司给你拿气球,回来就可以看到很漂亮的气球啦!这样我走的时候,儿子会很愉快的跟我告别,而且还会提醒我,别忘了要带气球哦!
03 刻意疏离
最后,还是需要刻意疏离的。最终孩子还是要长大,而跟妈妈作也并不是我们想要期待的结果,只是出现这种状况,我们只能去应对而已。
所以,在平时的陪伴过程中,如有合适的机会,还是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比如,在花园或游乐场玩的时候,如果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并没有要求妈妈陪伴,完全可以在一旁观察,没有必要非要参与进去。
孩子的成长是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探索,每一种情绪的表达都是对外在事物探索的过程,包括他的开心不开心,包括他的一些好习惯坏习惯,有时甚至会挑战到父母的权威,但我们最好不要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孩子的发现欲和创造力,而是通过正确的引导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在成长,希望大家都能捕捉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用爱和自由给予孩子最有效的帮助。
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