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之路的第17篇】
上周六在迪士尼乐园里嗨玩了一天后,周日就打算找个安静的地方走一走,顺便拍拍照。
在知乎上搜索了一圈后,将目标锁定上海最美小马路——武康路,坐地铁到达“上海图书馆”站,跟着导航到达武康路。
沿着武康路边走边拍,很快就到了饭点。在吃过饭后,本来还想继续拍照,但可能我的体质比较受蚊子欢迎,一停下来就能看到腿周围围着一圈蚊子,只能放弃(打算去武康路的小伙伴一定要做好防蚊措施)。
于是就打算找个附近的咖啡馆享受下慢时光,最终在各具特色的咖啡馆中选择了“IG咖啡馆”。
在咖啡馆门口往里看,就只能看到一台“年事已高”的相机,两边的墙上也挂满了各种的相机照片,没有一点咖啡馆的样子。
在门口探望了一会儿才伸手去开门,浓郁的咖啡味扑鼻而来,是咖啡馆没错了。坚定地走进去,右拐之后终于看到了吧台。
跟朋友一人点了一杯咖啡,就找了个位置坐下来。放下背包后,我立马被周围的书架以及相机陈列架所吸引。
凑近看了看,发现都是很精致的相机,虽然我说不出这些相机的名字,但感觉每个相机的背后都有一个值得称道的故事。
于是忍不住拿起手机,拍下这些相机作为留念。
在浏览书架的时候,看到了《照片的本质》这本书,相比较而言这个书名似乎更符合我这个理科生的气质,就将它取了下来。
这时服务员端来了咖啡,我便一边喝咖啡,一边看着书。书拿在手上很有质感,因自己最近对拍照有些兴趣,也很快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
以下摘录了书中的一些比较能揭示照片本质的内容:
照片的本质其实是通过平面、边框、时间和聚焦四个要素将镜头前的真实世界转化为照片影像,这四个要素界定了图片的描述内容和结构,也是照片视觉语法的基础。
世界是三维的,照片是二维的,拍照时对平面的选取,可以呈现出平面的视觉,也可以有纵深感的幻觉。当摄影师移动其所处的位置,照片中所对应的平面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些物体会从不可见变为可见,有些则逐渐消失在平面中。
边框则界定了照片的所有内容,摄影师会将其关注的物体、人物、事件或各种形式,成为边框内强调的重点对象。边框与它们产生互动作用,并吸引观者注意这些内容。
曝光时间的长短和最终影像的静止程度会影像照片中的时间感。曝光可以是1/10000秒,也可以是6分钟,就像三维世界投射后变成平面一样,流动的世界被投射到静止的胶片上时也会发生改变。
相机不仅仅是单眼透视,还可以通过确定的聚焦平面来建立描述空间的先后顺序,并且限制我们的注意力范围,划分对该场景的不同注意力。
以上就是我收获的对照片本质的解读。
看完书后,我在咖啡馆四周游荡,拿着手机搜索着每一个值得留下来的画面,并试图将我对照片本质的理解将当下的这个真实世界转化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