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池塘
海棠初谢 蒹葭新绿
池畔观鱼赏鸟
忽闻蛙噪引人寻
却把那 老龟惊扰
乌鳞摆尾 顽童击掌
正怕天鹅着恼
谁知他惯懂风情
游开去 双栖双照
这是周末郊游填的一首词。
漫步山间,有这样一个小池塘,各种临水而居的鸟高低翻飞,很是好看。蛙鸣阵阵,小朋友忍不住在池塘边上寻找青蛙,无意中却见到一只硕大的乌龟,光是龟甲就足有二尺来长。这时候小朋友们把随身带着喂鸟的谷物、瓜子扔进水里,引来一群鲤鱼,每条都有一尺到二尺长,乌黑的鳞片,出乎水面上下,张嘴就把瓜子吃了。天鹅像是端庄的高士,只管自己双双游来游去,并不理会这一切。见此有感,诌了这首词出来。
这是我第一次填《鹊桥仙》,查词谱发现此词有很多变体。我遵照的这个是欧阳修体,56字,上下阕各有两处押韵。词谱中收录的有上下阕各三处押韵的,有各四处押韵达,有加字为57字的,有加为58字的,不一而足。
不单《鹊桥仙》,别的常见词牌也有多种变体,或增减字数,或平韵仄韵互换,等等。对此,王力先生解释说,现在所见的词谱是清人总结的,而唐宋人填词并不遵照词谱,只是对照前人的作品来写。至于第一个写某个词牌的词人,则多是按照音乐曲谱,或径直按曲填词。
我想这是合理的解释,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词牌都有变体——只要能合上音乐的节拍,能唱得出来,增减一两个是完全可以的。就像京剧,不同的演员在演唱同一个唱段时常会根据自己的行腔特点增减字数。
至于今天我们填词,就没有了这样的优势。多数词牌曲牌对应的音乐都已失传,使得我们无法演唱这些词,也就无法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调整字数,只能按照词谱中的某一个前人做过的体裁来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