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情人节,石家庄下雪了。雪从早晨一直飘飘洒洒下到中午1点多,才逐渐变小了。下午开车出去,路人行人不很多,也没有太多卖玫瑰花的,大概雪把卖花的和买花的都堵家里了,上到晚上下班的路上,才看到零星几个卖鲜花的。今年的情人节因为下雪,感觉节日氛围不是特别浓。
在单位里,与小姑娘们闲聊,问他们准备怎么过情人节。刚结婚的小A说两个人一个加班,一个在家做饭。结婚一年多的小B说,回家让老公给做饭犒劳一下。小C说很多年不过情人节了。我去追求者众多的小D那儿看了看,也没有圣诞节时收到大簇玫瑰花的再现。哎,这都怎么了?难道90后、00后过情人节,不再喜欢鲜花了?
仔细想想,情人节是上世纪90年代在国内开始大肆盛行的,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70后、80后情窦初开的时候,国内经济形式好,各类文化思潮很繁荣。销售鲜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了。街上大大小小的鲜花店特别多,生意也非常好。只要是个节日,鲜花就大量销售,更别说离不开鲜花的情人节了。
进入21世纪以后,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家进一步与世界接轨,鲜花一步一步的走入寻常百姓家中。喜欢的会经常性的买花摆放到家里,不喜欢的也随便就可以买上,用赠送鲜花来传情达意的示爱方式相对变老套了。同时,出生于90年代的90后、甚至00后接触更多的通信方式和工具,有更多元化的方式来表达彼此间的感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他们表达感情的方式更加趋于理性现实,趋于直接快速,更喜欢短视频、直播等方式直抒胸怀,或者更多有创意的传递感情了,对鲜花营造的慢节奏浪漫不感冒了。最喜欢鲜花的70后、80后先后步入中年,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承担了一家人的生活压力,他们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养家糊口的重任上,没有时间风花雪月了。综上所述,鲜花的地位在情人节越来越边缘化,不再是必选项了。
这个情人节,你送爱人鲜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