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以来,“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 “基因”。家是安身立命的根基,是精神休憩的港湾,是个人情感的依托。我们都在各自的人生中,完善我们现实层面的家——房子、家人。我总会在家人欢聚时刻、事业失落受鼓舞时、决心做事被支持时,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但当我被指责、被否定、被喝骂时,这个熟悉的家却变得如此陌生、冷酷。是家变了吗?
我们需要建立精神家园
一直以来,我以为家就是家庭。家的安全,能抚慰我们在外受伤的心灵,能释放自我,能供给前进的动力和能量。它好像无所不能,然而当了累了、倦了、迷茫了,寻求帮助时,它给你的并不是你想要的。我在网络上看到不少家能伤人、受原生家庭影响的生活等等的文章,都在寻求家庭的温暖时,被再浇上一盆冷水。我迷惑了,为什么我想象中的家不能一直支持包容我?
“那你用什么支持着这个家!”,这个声音突然在脑海里响起。我们一开始就存在于此,作为家庭的一份子,一直索取着、期待着、苛责着。我们总会说“当自己为人父母时,才明白他们的不容易”。我们认为的被爱和父母认为给予我们的爱好像都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存在,我们一边要求着,一边又拒绝着。后来我们会变成父母,一边被拒绝着,一边又继续付出着。家,好像不单单是家庭,有一个内在的东西联系着家人,使我们相互影响,扶持着走下去。
我们的民族文化、地区风俗、家规家风,在成长中不断潜移默化,稳固成一个存在于内心的精神家园。在国外生活时,国旗的飘扬能让你自豪;在外地漂泊时,一份老家的味道能给予你力量;当你与人相爱时,那些家庭的小习惯是你的一个个亮点。我们心里也有一个家,叫它精神家园。在传承和接纳中,形成一个独特的你。精神家园的建立,维护着现实家园的运转,它是你灵魂的栖息地,一个真正心有所属的地方。
精神家园的巩固与维护
《礼记·大学》中提到古人自我修炼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指的是修养自身品性、端正思想、意念真诚,看似简单的文字却包含博大的精神家园建造之法。在成长过程中,精神家园也一步步建立中。房子结实需要看结构和材料,精神家园的稳固需要沉淀与学习。我自己找到的两个比较好的方式是瑜伽和心理咨询,瑜伽能通过体式,把内心回到对自己的关注,心理咨询则是及时疏通内心的拥堵,找到根源接纳它转化它。
《瑜伽经》中的“瑜伽”一词准确定义为“调伏自心”。它源于梵文音译,有“结合、联系”之意,为达到冥想而集中意识之义。我在第一次练习瑜伽时,有点尴尬。我在最后瑜伽休息术时,闭着眼睛聆听着指导语,一节一节关注自己的身体,结束睁开眼时,第一次感受到与我在一起的身体如此陌生。这时身边一起来的同事拍了拍我,“你刚才睡得真死,鼾声把所有的人都吵醒了”。那是我第一次觉知我的身心是分离的,脑子清醒身体却早已累垮休息。
我接触心理学是在2015年,自此就一直在这条不归路上一直学习着。最开始学习心理学是我想让自己能一直开心,现在看起来挺无知的一个愿望。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做大量的练习,在一次咨询练习时,我哭了,哭得像一个200斤的孩子。“为什么你不想做?”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连续问了我三次,每一次都像铁锤在敲打内心的墙壁,直到我说出那个内心的述求,我的眼泪就止不住的流,仿佛在冲刷心里掩藏的不安。我没想到哭过以后,整个人都轻松了。
内心强大,啥也不怕
长期的瑜伽练习能让你的内心稳定,及时的心理咨询能让你自我成长,自己解决问题。记得有个广告语深深吸引着我——“笑出强大”。有自信的人、高兴的人都展露着充满个人气质的笑容,但不被看好、面临绝境、哭泣中的人展露笑容的瞬间,那一份来自内心、透出灵魂的强大,不正是无所畏惧的人生吗!精神家园的稳固,除了有强烈的信念支柱,坚定不移的初心,还需要定期舒展自己的内心,就像身体体检一样检查自己内心的“家”。
《鹖冠子》里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医术哪一位最好,扁鹊回答大哥最好,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二哥次之,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我最差,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扁鹊名声在外,得益于病重之人的反馈宣传,但我并不希望业界的环境里都是问题严重的来访者。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自学习心理学以来,都在寻求一种低成本(时间、金钱、心理成本)少负担的方式,让问题较轻时便能去自我觉察,自我解决。
OH卡牌心理沙龙,是我想要的理想方式,一种低成本低负担的心灵按摩,心理探索之旅。在7月25日下午的一个半小时活动中,我与五位参与者依次通过卡牌的画面,在对话中一步一步内视自我,找到内心家园需要建设的、修复的地方,转化为坚固的支柱。
过程中,有感悟,有感动,会哭泣;也有陪伴,有看见,会共情。不管你有问题还是纯粹过来玩耍,都能让你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