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就曾说过“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是很勤劳的民族,也特别强调人要勤奋好学,积极上进。
俗话说的好,“河有两岸,事有两面”,人在勤劳刻苦这件事上过度,就容易行为自动化,不擅于去发现和思考一些更系统的方法。
然而有一些人,对事物的规律发展有着强烈的兴趣。
《刻意练习》的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通过深入研究,各行各业的无数杰出人物,涉及音乐、体育、象棋、写作、大脑记忆等领域。
在了解分析他们的家庭背景、成长故事、成功经历、和训练方式后,总结出一种提升技能的刻意练习法则。
可以说,刻意练习的理念方法,在帮助我们提高新技能上,有着实在的指导价值。
不可置否,刻意练习并不是一个心情愉快的过程。
它是一个很复杂和整合性的训练方式,也是通向脱颖而出的极度练习模式。
刻意练习,改变大脑
大脑如果经常使用,比如像记数字,背单词,写作,阅读等,就会像肌肉一样,越练越发达。
而我们普遍的情况,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大脑越来越不想动。
这也会导致大脑越来越运转不起来,读书读不进,写字写不出来,想说什么,也很难流畅的表达。
所以一个人能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显得特别重要。
当你被迫走出自我舒适区之后,因为身体会有一种偏爱稳定性的倾向。
它就会调节自身,响应变化,重新建立体内的一种平衡。
挑战越大,变化越大,但不要太过,过分地逼迫自己,可能导致倦怠和学习低效。大脑对于处在舒适区之外,却离得并不太远的“甜蜜点”上的挑战,改变最为迅速。
这提醒我们,一切需要量力而行。
我们大部分人做不到这些事,不一定是因为我们不具备做这些事情的能力。
只是可能在舒适区呆得太久了,从来没有试着走出舒适区,也就没有勇气,或不想走出来。
其实选择一直存在,如果你希望变得更擅长某件事情。
练习,确实能改变大脑的结构,有几个细节值得我们注意:
“折弯幼枝效应”
如果你将一根刚刚长出来的幼枝稍稍折弯一点点,那么到最后,那根树枝生长的位置,可能会发生重大改变。
而如果你去折弯已经长成了的树枝,这种影响则小得多。
对于孩子而言,年龄越小,训练产生的影响也越大。
所以幼年时期进行的练习,实际上可以塑造后来的发育路线,造就更大的改变。
另一面需提及的是,如果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来发展我们大脑中的某些部分,可能得付出一些代价。
在许多案例中,那些已经超常发展了某项技能或能力的人,在另一些行业或领域则出现了退化。
而且,如果你是在练习跑步或者练口语,就需要坚持下去。
一旦停止训练,用不了多久,改变消息,又回到原样了。
刻意练习,搭建知识结构(心理表征)
如果我们从未去过博物馆,也不知道博物馆是什么样子。
那我们要么得在网上,找找博物馆相关的资料,或者去博物馆实地,溜达几圈,看看里面有什么。
或者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到关于博物馆的历史、意义、选址,等等。
这样才能了解到,博物馆到底是个什么?长什么样?
这个从0到1的过程,就是创建一个关于博物馆的心理表征。也可以简单把它理解为一种“知识结构”。
心理表征是信息预先存在的模式(比如事实,图片,规则,关系等),这些模式保存在长时记忆之中。
可以有效,快速地顺应某些类型的局面。
它是一个概念式的结构,用于回避短时记忆施加在心理加工上的一般局限。
很多时候,为什么别人能做好的事情,我们按照相同的方法做,就是做不到。
关键的因素就在于,别人脑子里的心理表征,质量和数量要比我们的更多,更系统。
这些表征使他们在遇到一些场景和情况时,能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决定,而我们一遇到就头脑模糊,大脑空白。
一学就会,一做就废。
刻意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对于个人的成长,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一,能帮我们在一系列事物中找出规律。
二,帮助我们处理信息,理解和解读信息,并用这些信息来做决策。
包括现在在读这篇文章时,你也需要用你的心理表征,去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
三,帮助我们组织信息。
医生看病,得结合自己的经验知识,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诊断,开药方。
这种过程需要大量的线索综合起来考虑。
正如我们面对棘手的事情时,也需要自己的心理表征,对这件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些问题全盘考虑。如果缺乏这些认识,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决策。
作者在对杰出人物的研究之中,发现出色地组织信息是一直存在的现象。
四,帮助我们制订计划。
我们在制订一个学习计划的时候,我们对学习这件事的心理表征越全面,做的计划就越可能高效。
如果发现自己的计划,并没有按照预先的想法进行,就需要重新思考,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方式。
这些过程都需要用心理表征来调整。
五,帮助我们高效学习
成就最杰出的音乐学校学生,能够更好地确定他们什么时候犯了错误,并能更好地辩别作品的哪个部分最难演奏,这需要他们聚精会神。
这意味着他们对即将演奏的音乐作品,以及自己的表现创建了良好的心理表征,这使得他们可以监测自己的练习,并发现错误。
在前进的道路上,人和人之间之所以拉开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最有可能取决于,一个人能否敏锐地觉察自己所犯的错误。
刻意练习的8个标准
1. 时间
最杰出的人,练习时间最长。练习时间是最重要的差别
如果不花费无数小时的时间进行刻苦练习,没有人能够培养杰出的能力。
杰出者花了大量时间来专心培养和提升他们的技能。
2.有适用行业&技能
刻意练习适用于其他人已经想出了,怎样提高技能的领域,像体育,音乐,象棋,写作等。
这些行业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而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的领域,像企业管理,咨询行业,工程建构等不太适合。
3. 舒适区之外
刻意练习是痛苦的!发生在人们的舒适区之外。
而且要持续不断地尝试那些,刚好超出他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
它需要人们付出近乎最大限度的努力。
4. 有目标
这种练习需要有计划的特定目标&目标表现的某些方面 。比如每天跑步,多跑了几圈,或者提速了多少。
5.专注
练习得是有意而为的。
需要人们完全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
简单按程序或规则,或按导师的要求做,还不够。
要紧跟自己的练习目标,以便能适当的调整,控制练习。
6. 包含反馈
有反馈,以及为应对那些反馈而进行调整的努力。
我们必须学会自己监测自己,发现自己错误,并做出相应调整。
这种自我监测,需要高效的心理表征。所以,我们需要加强知识的输入。
7.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
虽然刻意练习会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提高我们的技能,但提高水平与改进心理表征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不可偏废。也就是我们要加强学习,一边练时还要一边学。
8.包括构建技能&修改旧的技能这两个过程
有针对性地提高我们过去有的那些能力,必然包括学到一些新的技能,修改过去不合适的技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逐步的改进,才会造就卓越的成绩。
对于刻意练习,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发掘自身潜能,而且要构筑它。
这样从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就变得有可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