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的五年级学生到市北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活动的第二天。午餐时间,我来到活动中心食堂,看到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下,有秩序地排队打饭,文明用餐,吃的干干净净,很少有学生将米饭弄到桌上地上,基本做到人走场地清。有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吃完饭竟然对着餐盘舔了又舔,真正做到了光盘行动。还有一个看到地上掉了米饭,立即找来拖把拖走了。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两天时间他们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透过孩子们的表现,我们看到了育人。
用完餐,孩子们站着整齐的队伍,到宿舍休息。在学生宿舍,我们看到床铺干净整洁,被子叠得方方正正,床下拖鞋、运动鞋、脸盆一条线摆放,整齐有序,行李箱摆放的整整齐齐。在这里,我们同样看到了育人。
生活处处是课程,一日生活皆教育。在幼儿园阶段有一个理念,即一日生活皆课程,这个理念应该同样适应于小学。在正常的上课之外,学生生活环节完全可以开发成课程。比如在就餐环节,我们提出四个标准,一是有序排队打饭,不推不挤;二是光盘行动,不浪费一粒粮食;三是桌面地面保持干净,不掉、不留一点垃圾;四是安静用餐,不吵不闹。在老师们的要求督促下,这些父母手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们,落实的还是不错的,我们智慧的老师,还评起了文明餐桌,开展争章创星活动,每天一总结表彰,充分调动了孩子们文明守纪的自觉性。
内务整理同样可以开发成课程,对此我们提出了几条标准:地面、床铺干净整洁;被子叠成豆腐块;床下鞋子、脸盆一条线摆放;行李箱整齐摆放在阳台上等。经过教练的精心指导,孩子们的多次实践,跟班老师的检查督促,孩子们三两天便学会了,内务整理的井井有条。同样,在睡觉、起床、洗刷、如厕等环节上,都可以明确标准,跟上实施和评价。
在这些日常生活中,同样蕴含着我们的育人目标,有自理能力,有文明礼仪,有习惯素养,有勤俭节约等等。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旦形成,时间久了就会内化为品质,外显为素养,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影响孩子们的做人做事。因此,我们既要充分重视国家课程的实施,又要高度重视学生生活课程的研究开发和落实,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现全育人,育全人。(2018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