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几何时,有没有商业步行街,步行街周围是否形成一个成熟的商圈,一度成为衡量一座城市商业发达与否的重要指标。
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各大城市各显神通,连一些不见经传的小县城也纷纷效仿和行动起来,各种风格的商业步行街顿时风起云涌,搅活了中国经济的一江春水。
可能没有多少人想到,中国的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不是来自京津沪或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而是来自遥远而寒冷的北方名城哈尔滨。
时间要追溯到1997年6月1日。这一天,见证和铭刻着哈尔滨发展历程、城市风格的中央大街正式成为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
实际上,哈尔滨中央大街不仅是中国的第一条商业步行街,还是目前亚洲最大最长的步行街。
历经110余年的风雨洗礼,这条始建于1898年、年全长1450米、宽21.34米的大街,已经发展成为哈尔滨市最繁华的商业街。
中央大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荒凉到繁华的发展史,几乎就是哈尔滨这座城市发展历程的缩影。某种意义上,正是随着中央大街的修建和繁荣,哈尔滨才从一个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
19世纪末,哈尔滨还不具备城市的雏形,不过就是数十个村屯,居民不到3万人。直到1896年至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工商业及人口才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
1898年,当中东铁路延伸至哈尔滨时,来自关内及邻省的劳工大量涌入,原本沉寂的村屯顿时热闹起来。
这一年,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来来回回的碾压,硬是把松花江沿江地段的古河道、荒凉低洼和泥泞不堪的草甸子碾出一条土道,这便是中央大街的雏形。
1900年,这条由马车碾出的大道被命名为“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街两边的商铺也多了起来,并逐渐发展成为这座新兴城市的商业中心。
当时,这条大街虽然被称为“中国大街”,但主宰它的却是俄国人。包括大街两旁的商铺,牌匾多用俄文,经营者多为外国人,犹如外国城市一般。
不仅如此,这条号称“中国大街”的街道两旁的建筑也多为欧式建筑,基本看不到中国建筑的影子。
这条大街的建筑汇集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涵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折衷主义和新艺术运动建筑等四大建筑流派,使这条大街成为一条建筑的艺术长廊。
20世纪初,随着“中国大街”的建成,哈尔滨逐步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一个区域经济中心和国际都市横空出世。
1924年5月,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并监工,“中国大街”铺上了长18厘米、宽10厘米的花岗岩方块岩石,其形状大小如俄式小面包,一块一块纵向冲上铺在大街上,精精巧巧,密密实实,光光亮亮,使大条大街顿时显得高贵华丽起来。
据说,铺在这条大街上的方石每块价值一个银元,而当时一个银元足够一名老百姓生活一个月。从这个角度讲,这条大街可谓是用金子铺成的。
1925年7月,“中国大街”改称“中央大街”,沿袭至今。
如今的中央大街,仍保持原来光滑的方块花岗石铺砌的路面。街道两侧商业、饮食服务网点近200家,形成了门类齐全、服务完备的商服中心。
近年来,随着中外游客纷至沓来,中央大街两旁的商家纷纷重新装饰门面,贴金镶银,张灯结彩,把这条百年老街打扮得更加富丽堂皇,成为哈尔滨最著名最富特色的商业一条街。
对了,到中央大街欣赏欧式建筑艺术、感受异国风情的同时,别忘了抽空看看哈尔滨高挑时尚的美女,顺便再品品这里地道的俄式西餐。
哈尔滨人敢穿会穿爱打扮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在中央大街这个露天的T形台上,身高和体形都很占优势的哈尔滨美女自然会大放异彩,让外地游客不得不惊叹这座城市的摩登、洋气和时尚。
当然,如果你是一名男士,如果你刚好逛累了,如果你选择一家正宗西餐厅临街的餐桌坐下来,一边品尝着地道的俄式西餐,一边看着窗外身材娇好、敢穿会穿、婀娜多姿的哈尔滨美女,倒不失为一桩人生美事。
2012年10月12日晨草于辽宁沈阳,2021年5月10日晨完善于河北张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