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经常玩一个记忆游戏:只读四遍记住一首唐诗。晚上又尝试了一把,还好,技能还在。
今天读的是王勃的《滕王阁诗》。
第一遍
带上摄像机,跟随作者走一圈。
1. 看题目就知道是一首睹物伤怀的诗,一定有物、景、感。
2. 头一句“滕王高阁临江渚”交代了地点,渚指的是江中的小洲。在滕王阁中加上一个“高”既为了工整,也能让画面立体了一点。和江渚对比,楼的确是“高”嘛。
3. 第二句“佩玉鸣鸾罢歌舞”交代了时间,与上一句也是动静结合。滕王阁里有音乐有舞蹈,但都已经结束了。诗中用“罢”含有彻底结束的怨念,体现出了歌舞完全落幕时的落寞。
4. 第三、四句“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很工整。比如画栋是静物,但有动感;珠帘是动物,但给人静谧的感觉。比如朝飞为早,暮卷为晚。比如南浦与西山相对、云和雨相对等等。
5. 第五句“闲云潭水日悠悠”有点儿虚实结合。既说了景色的闲,也说了时光的飞逝。第六句“物换星移几度秋”就直接灵魂发问了:时间到底改变了什么?
6. 最后两句就是常规闷骚操作了。“阁中帝子今何在?”(帝子和作者有有啥关系呢?但闷骚的第一步就是强联想。)“槛长江空自流”(心中的话还不直说,让身边的江水说!闷骚的第二步就是绕弯子,而且用水绕弯子再合适不过。)
第二遍
第二遍就是强化句与句之间的关联,那就又编了几个故事:
1. 滕王阁的包场结束了,作者才能买票登楼看看风景。首先看到的当然就是飞檐画栋咯。
2. 西山的雨下足了,云才能慢慢地飘走,潭里水才足。
3. 好多秋天都过去了当然找不到帝子了,诗人闷骚起来真费劲。
第三遍
这时基本上心里有底能把诗串联起来了。第三遍努力尝试:
1. 非常非常慢地复述每一个字,但说出来就非常坚定。当然会有自己复述错的时候,改就是了,再想想为什么王勃用的字更好。
2. 等复述完再对照原诗检查。当然这时候已经把诗放下来了,脑子里已经对诗有印象了。
第四遍
拿出一张白纸默一遍,写每一个字都很慎重,能够非常完整的把故事在脑中说一遍。全部默完之后再跟原文对一遍,看看有没有错误。
前前后后用了大概十分钟吧,而且刻在脑子里了忘不掉的。
总结
为什么写这些?因为今天发现了强记忆的一些隐秘的特点:
1. 记忆完全是为了炫耀:跟自己炫耀,跟别人炫耀。这倒不是说每背下一首诗都要给别人展示一番,而是记忆的过程一定是为了记忆的结果,带有极强的目的性,直到完全掌握才能放松下来。
2. 记忆中有一个“智”的阀门。记住每一个细节都有种跳出井的感觉,跳出的那一刹那没有逻辑可言,脑中一闪就记住了。这种感觉有点像“开智”要想提高记忆力,“智”的阀一定要开大,比如知道的东西越多越好、想象力越丰富越好精力越充足越好、情绪越放松越好。
3. 记忆有修行的功能。脑容量越大、脑中处理的信息结构越复杂,能力就越强。这个能力比记忆力又高一个层次,能用在任何事情上,而且特别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