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如我慧
人活着,一定会有正面的情绪,也会有负面的情绪。所谓的七情六欲,我想很多人都会有体会。为什么时下,大家都要推崇正面的情绪呢?都要讲究疗愈呢?不仅因为负面的情绪会导致一些后果,比如最严重的会危及生命了,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还因为大家都对于幸福和美好有着更多的期待吧。
为此,大多数正常人一旦面对负面的情绪,就犹如面对老虎一般可怕,一旦有了这样的倾向,唯恐避之不及。所以鸡汤文扑面而来,朋友圈里纷纷转发。我们都知道鸡汤有的时候有一定的平复作用,但它根本上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曾经它作为消遣盛行一时,可如今它越来越失去吸引力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状态分为情绪的,行为的,心理的。我们最想控制的就是情绪,因此行为也会得到相应的控制,事态就会向有控制的方向发展。其结果是不是会有越来越多的情绪积压在心底。所以我感觉控制情绪或者躲避情绪,不一定是好事。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有正面的发展和状态,但往往会有负面东西应接不暇的时候。回想一下我国的古诗词,唯美的大都是有哀愁情感的。那些读起来有些凄美的,反而最能引起共鸣,那么这里边的情绪是经过包装表达出来的吧,是否感觉这样的表达更高级呢?
也许情感和情绪不太一样,情绪是一种即时的对于某些事件的反应,而情感应该包含更多层面的东西。可我们很难说,情感不会源于情绪,情绪应该是我们最真实最直接的反应了。
所以讲到情绪,我们需要了解情绪的发生的根源----认知。 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的反应不尽相同,原因就在于认知的范围,或者角度,或者深度不同。情绪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即使我们的认知相同,我们每个人遇到的事件类似,具体情况又千差万别,比如从小生长的环境,认知的体系,事件里微小因子的介入,行为模式的类别,所以按照同样的方式控制情绪或者不产生情绪,结果不一定会如我们所愿。
我们读的鸡汤的时候,可能会有很爽的感觉或者感悟,最终在实践的过程里,很多建议或者观点都会会化为泡影。因为你要做到的控制,可能会适得其反,造成更深层次的压抑,进入到潜意识里。
那么对于情绪,我们应该怎样处理?
逃避或者恐惧,结果会加固这种情绪。当你面对这种情绪,并与它相处时,也许会觉出这种情绪不一定是负面的,不一定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怕的。就像画家梵高,他的最深的情感和情绪,都在画中表达出来,这种行为不仅是一种发泄,也是一种疗愈。而这样情绪表达的画作却偏偏是那样美丽,那样迷人。
已成的事实,不能改变。在对事件反应的过程里,我们的思维一定是通过对话进行的。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难道...?要是...就...?如此的对话进行下去,可能会牵扯更多的思考。还不如,直接就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或深沉,或剧烈!
人类的哭,悲歌,诗词,艺术可不是白来的。当你竭力的用各种方式表达情绪时,也许这种情绪的动能就消失了呢!等待下次情绪来到时,可能不会那么容易呢!
当然情绪表达惯了,也会有陷阱,那就是成为习惯。所以,尽量把它升级,通过高级的方式,婉转的表达。或者诗,或者歌,或者画,或者乐,或者文。积累久了,没准情绪变成了唯美的情感,情感变格成了风格或者个性。
无论是各种情绪,或者想法,必须表达,而且高级的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