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860天。
如果说人类文明是一顶皇冠,达·芬奇一定是皇冠上最闪亮的钻石之一。从《蒙娜丽莎》神秘微笑到电影《达·芬奇密码》中的精彩情节,甚至我们的小学课本中都有他画鸡蛋的故事,尽管这个故事被考证是杜撰的。
以上种种却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位天才的神秘人生。2019年是达·芬奇逝世的500周年,他的伟大并未因时间而衰减,反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格外地闪耀。
他的画中,雕塑中,手稿中,那些令人惊叹的发现发明,令他仿佛是一位来自于未来文明的穿越者,引领了整个文艺复兴时代,还有领先时代的科技发现。
纵观达·芬奇的一生,他在诸多的领域都留下了领先于时代的足迹。在物理学领域,他发现的惯性原理,后来被伽利略的实验证实,彻底动摇了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学说。他在牛顿发现重力的两百年前就已经预言了重力的存在。
在医学领域,达·芬奇被认为是近代生理解剖学的鼻祖。他绘有迄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人体内部结构图。他也是第一个画出了子宫中的胎儿的形态的人。也是最早具体描绘脊骨双s形态的人。
在建筑学的领域,他曾设计跨越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大桥。这一构想在几百年后的2001年,才得以真正地实现。他还为法国的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设计了尚博尔城堡,被誉为“世界奇迹之一”。
在发明领域,一直有着飞行梦想的达·芬奇,设计出了飞行器与直升机,还有几百年后坦克的样子。
在数学领域,他是最早使用加减符号的人。探索了许多正六面体,圆柱体,球体面积的数学规律。在自然科学方面,当人们还相信托勒密的地心学说时,他就已经估算出了地球的直径,甚至提出“光速有限”这样超前的理论。
在我们更为熟悉的文化艺术领域,他被尊称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最早将明暗对比法,空气透视法运用在绘画之中。他将科学知识和艺术想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当时的绘画表现水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对后来的欧洲绘画发展影响很大。
在《达·芬奇传》这本书里,用了“天才genius”这个词汇,多达70多次。用来称赞他把艺术和科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史上最具创造力的天才。
他的学生米尔兹曾经说过,达·芬奇的死对每一个人都是损失。造物主无力再塑造一个像他这样的人了。达·芬奇不凡的一生有太多的神奇色彩。他的经历和成就是如此地惊人,不管在什么领域,做什么事情,他都可以深耕到极致。
这样完美的天才,让所有人都钦佩和羡慕。《达·芬奇传》的作者艾萨克森认为同样是天才。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心智,普通人或许无法理解和模仿。但达·芬奇则可以学习,他最大的特点是对这个世界始终充满好奇。
在达·芬奇留存下来的六千页的笔记本当中,记录了他在五百多年前,某一天计划去做的事情。1.测量米兰及其郊区;2.请教数学老师怎样把三角形化为同等面积的正方形;3.请教Giannino the Bombardier,费拉拉塔楼(Ferrara Tower)没有洞眼的外墙是如何建造的;4.问Benedetto Protinari,佛兰德人(Flanders)如何在冰上行走;5.请教专家,如何修复伦巴第式的水闸、运河和磨坊;6.按照法国人Giovanni Francese传授的方法去测量太阳。
这样忙碌的安排,显然不是因为这是他的工作,而是他对这些事情充满了兴趣。他拥有非凡的好奇心。那么他的好奇心是从哪里来的呢?
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达·芬奇的童年,看一看他非凡的人生是如何启程的。达·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西部一座幽静的小镇。芬奇镇“Da Vinci”的本意指的就是“来自芬奇镇”。
由于私生子的身份,儿时的达·芬奇并没有能够进入正规的教会学校学习。只是在当时属于职业教育的小学里,念过非常短时间的书,而大自然就是他的启蒙老师。他经常漫步在乡村的阳光中,穿过山涧和田野。倾心于一些奇怪的小石头或者一些奇花异草。
也正因如此,达·芬奇并未接受中世纪腐朽,传统的神学教育。而是在自然课堂中,锻炼出了非凡的观察力和质朴的好奇心。有一次,他在山里迷了路。走到了一个漆黑的山洞前。再后来的回忆录中,达·芬奇是这样说的“我突然产生了两种情绪,害怕和渴望”。一方面对漆黑的洞穴感到害怕。另一方面又想看看,其中是否会有什么怪异的东西。
这种渴望求知的热情,给了他非凡的探索世界的能量。可达·芬奇的这种澎湃的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吗?这位天才最初是如何崭露头角的?是谁为他开启了艺术的大门,又是谁带着他走向了全才的道路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他人生中的第一位伯乐,达·芬奇的父亲。本来达·芬奇在算盘学校既定的人生走向是成为一个普通的手艺人,可命运之神不甘于让达·芬奇沦为平庸之人。他的父亲在无意之间发现了达·芬奇的画作,被他的想象力和融合自然的能力所吸引。
“画家”这个职业突然出现在他父亲的脑海中,达·芬奇也许会成为一位艺术家。为了这个转瞬间的想法,达·芬奇的父亲特地仔细地询问了当地颇有名气的艺术家,韦罗基奥。这位服务于佛罗伦萨统治者的艺术家也震惊于列奥纳多的才华,并将达·芬奇收录门下。
所以,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多花些心思在孩子们的成长方面,多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鼓励和支持他们发扬光大。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以什么样的人作为榜样,他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伟大如达·芬奇也有自己的偶像。他的偶像就是文艺复兴时期另一位通才,阿尔贝蒂。阿尔贝蒂的许多科研论文都对达·芬奇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帮孩子们树立榜样同样很重要。当他们以英雄、伟人、智者、科学家为榜样的时候。也许有一天他们就能成为下一代人的榜样。
达·芬奇就是这样一位值得小朋友作为终身榜样的伟人。相信榜样的力量,能够指引小朋友们不断前进,拓宽自己的人生道路。
达·奇将稀奇古怪的发明的设计图和设计之初的灵感,都记录在随身带的笔记本上。要知道,达·芬奇可是一个笔记狂人,他要求自己每天至少要记三页笔记,坚持写下自己的观察,列出清单,记录种种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如果你想带着孩子一睹这些手稿的内容,那这本《达·芬奇的发明手记》就是不二之选。这本由英国作家,加斯珀·巴克根据达·芬奇的笔记改编而成。收录了多幅珍贵的达·芬奇手绘图,通过文本、插图、3D的活动立体纸艺。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达·芬奇在六大领域的重大发明。
立体能玩会动的飞行器,模仿鱼儿水中游的船。在翻盒中可以自动转动的划桨,可以动手翻转教堂内外构造的建筑图,立体的装甲车、大炮、战船,可以旋转的机械齿轮,还有可以动手上下摘戴面具的机器人武士。
这些精美的立体模型和可操作的活动机关。足可以让大朋友跟孩子们度过一段愉快的亲子时光。而且,本书也有助于帮助孩子锻炼空间概念和对立体结构的感知。它的3D结构异常直观,在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当中。大朋友可以引导他们一起去观察结构,了解运行的道理。探讨探索达·芬奇这位天才所采用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对于达·芬奇感兴趣的大朋友们也可以收听樊登老师讲的《列昂纳多·达·芬奇传》。将内容浓缩在一个小时的讲解中,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这位旷世奇才。重点也指出好奇心是达·芬奇成功的秘诀所在。
美国密西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600名孩子们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在幼儿园中,孩子们好奇心越强,数学和读写能力就越强。而在水平相近的孩子们中,好奇心越强,“控制能力”和注意力也越强,而且学生达到高水平好奇后,因家庭条件悬殊产生的成绩差距并不是很明显。也就是说,是好奇心,而不是家庭贫富差距,对孩子的学业与未来有着积极的影响。
求知欲,善于提问以及好奇心都是发动创造性思维的引擎。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梦想家。他在心灵深处都希望成为一个探究者和发现者。
因此,好奇是孩子通往知识的一道大门,是探索知识的动力,也是启迪孩子智慧的火花。好奇是一切科学创新和发明创造的开始。就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发明千千万,起始在一问”。
关于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可以参考以下的几点建议。
第一,竭尽所能为孩子答疑解惑。面对孩子众多的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不能敷衍了之,更不能不闻不问。只有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满意的答案,他们才有可能有兴趣地进一步思考下去。大朋友要学会这样一句话“我喜欢你的问题”。这句话足以让孩子们产生极大的荣耀感,让他们继续保持好奇心。
第二点,要多给孩子们买科普书。随着孩子接受知识能力的加强,他们的经验和知识的增加,孩子的问题也就会变得越来越有建设性。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多读一些课外书。让他们在书籍中自觉自主地去想问题,去寻找答案。
第三点,允许孩子进行适当地探索。每个小孩子都是天生的“破坏家”,他们好奇遥控器为什么能打开电视,好奇小汽车里到底装着什么东西。拆拆拆,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此时不恰当的打骂,无疑会扼杀掉孩子们的好奇心。允许孩子去探索,必要时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探索。这样既保证了孩子们的安全,又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纵观达·芬奇的一生,他对万事万物始终保持着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他犹如孩子一般好奇着万事万物,他孩童般的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丝毫未曾衰退。
普通人在生命的尽头通常会回顾自己的一生。我做了什么样的事情,有哪些成就。懊悔犯下的错误,遗憾未尽的事业,但是达·芬奇竟然在自己要去世的那一刻,还在拼命地思考着啄木鸟的舌头的构造,这是怎样的一种伟大的境界。
达·芬奇留给我们的秘密太多太多。有些秘密或许只能留给我们的孩子来解答。所以我们不妨作为孩子的引路人,为他们揭开达·芬奇诸多秘密中的一角。让阅读成为他们充满无限可能人生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