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静下心来看书了,刷抖音刷微博刷知乎占据了我们太多闲暇的时间,下载过电子书的APP,打开几分钟就想关闭,或者因为跳出的微信消息太多,看几句话就要回一下消息,如此反复,便就失去了想要继续看书的心。
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怎么看书呢?记得我们初高中的时候,书店是我们下午放学后的必去的地方,生日礼物也会互相赠送书籍。想来是从大学“养老式”生活以后,便开始不再看书,每天被各种剧各种电影支配,也逐渐丧失了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最近在老家住,爷爷是非常爱看书的人,从我记事起,没有哪一天看不到爷爷在看书。爷爷生活很规律,早睡早起,从来没有睡过一天懒觉,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热水泡茶,然后便晒着太阳开始看书。
可以说,对于茶的第一份记忆就是爷爷每天都会喝的浓茶,算得上是茶叶启蒙吧。
每天看着爷爷看书,自己也会有些慌张和自愧不如,翻出买来很久都没看完的这本《茶日子》开始看,也认认真真做着学习笔记。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不同,我是那种要边看边写画才能记在脑子里的人,很羡慕可以过目不忘的人呢。
作者在本书自序中提出了:喝一口干净的茶,比喝一口好喝的茶来得重要。作者在进入茶的世界后,发现茶的香气、内质等在进入我们的身体后都有迹可循,可以用科学的论据来加以分析,从而可以更好的来品茶。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讲了”五谈“,分别从“口、韵、身、心以及侘寂”来展开阐述,展现着作者的茶世界。
喝茶喝茶,茶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招待客人时候要喝茶,平时生活也要喝茶。
作者从舌头的构造,论述了我们在喝茶时候会感受到的“味”,提出了一些在品茶时候的参考项目——生津、胶质和涩味。好茶可让我们的大脑产生愉悦,从而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称之为生津。内质佳且存放得宜的茶,会在我们的舌面上产生胶质,口感会更加的浓稠。茶的涩味会在我们的口腔粘膜或者舌头、上颚产生一种微紧或者粗糙的感觉,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喝到涩的茶整个口腔都会不舒服,好像有什么东西附着在口腔里一样。
感受茶叶在入口时是否顺滑,吞咽容易。然后在饮茶后吞咽口水,同步感受口水在吞咽时的顺滑度。如果顺滑,则有两个原因:一是胶质,二是生津。胶质丰厚的茶汤,润滑的效果显著,可以轻易感受到吞咽容易;而生津,则是唾液腺的三组中,一组或多组受到刺激产生唾液,达到顺滑的效果。饮茶后吞咽口水,是更进一步确认茶汤顺滑的程,度与顺滑的持久度。
——李启彰
作者提出“韵”是一个非常个人的体验,古往今来都有各种各样的对韵的见解,从生理上来讲,韵就是嗅觉的感知和回甘。
呼吸是人类维持生命最基本的生理运作,也是觉知韵的关键。鼻腔内由黏膜保护,必须维持在定的湿度。吸气与呼气的过程中,部分气息会在鼻腔内形成漩涡气流渐次呼出,增加气流与鼻腔黏膜的接触机会。一款好茶在口腔与鼻腔所生成的薄膜,会持续喝了许多泡后还不散去,代表这款茶在泡了许多泡之后产生薄膜的能力仍强。而茶友在喝茶后开口说话的同时,会感受到满口尽是茶所带来的芳香。在一呼一吸的节奏中,都感知到茶香的悠远。”
——李启彰
喝茶的时候感受“茶气”在身体中的感受,这个部分并未能理解,还没能达到作者的境界。同时他也谈到了很多,农药的残留让我们在品茶的时候会产生身体的不适,随着茶叶的需求增多,茶叶被过度的采摘,种种原因也在影响着茶叶的质量,能喝上一口好茶,我们要感恩大自然的馈赠。
以心品茶,除了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
喝茶,不只是人与茶之间的关系。茶农必须以慈心做茶,茶才能干净;茶商必须以善心卖茶,茶才能养生;人如能以心喝茶,茶才能养心。天地之间,心主宰了一切,却也容易被蒙蔽。如果可以回归荀子的“解蔽”,人在喝茶时以“虚"不满足现有对茶的认知,不断虚心学习:以“壹”专心一意于不偏颇的茶道:以“静”抛开心中杂念,坚持对茶怀有一颗纯净 与感恩的心,如此才能真正认识茶,才能认识大地所赋予茶的力量。
——李启彰
不管我们处于喝茶的哪种境界,自己最喜欢的茶便是最好的,自己喜欢的茶空间便也是最好的,不要攀比,也不要刻意而为之,可以为喝茶营造更好的氛围,但也别失去了喝茶的本真。
三五好友或自己独处喝茶,讲求的不就是寻得一份心情的愉悦吗?不要把一些莫须有的情绪和杂念带入到喝茶这件事里,破坏了这份愉悦。
学无止境,喝茶是一门学问,希望爱茶的我们,始终能以谦逊的态度,一起学习茶,了解茶,不断的提升自己,就像我们始终要追求更好的生活那样,在茶的世界里,找寻到更加本真的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公众号:小然的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