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半,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家,夜车开的我头晕眼花,今天又去工厂取货,送去两个相隔遥远的仓库。我以前很怕开夜车,因为眼神儿不好,生怕一不留神就会出意外。而每次的化险为夷,和最终结果的顺利,造就了他也就是我老板认为的理所当然。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偏偏我不善于此。可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让我不停地忍耐和坚持,就是对过去的留恋。
那是七年前,我被分到某会工作,他时任负责人,创立初期我们只有三个人,一起策划执行活动,朝夕相处。他爱玩,爱吃爱喝,身边总是美女围绕,我跟在后面像一只丑小鸭,静静地感受着自己内心的挣扎,希望通过努力得到他的认可。他的一句鼓励就可以让我充满力量加班到深夜,恨不得把手头的工作都处理完,那时最开心的就是他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眼角带笑。
我时常回忆起当年经历的点滴,与他并肩作战努力出来的项目,但更多的是感受和体会与他一起创造的快乐。从策划到执行,从想法到现实,充满了变化与挑战,多少次我都要退缩了,但看到他俯首辛劳的身影又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他的想法多、脑子快,应变能力强,是天生的外交家。他说一切的精髓就在于变,要以不变应万变。而我每天也像玩过山车一样,一会儿在高处看风景,一会儿头朝下要窒息。他像一个大将军,在尔虞我诈的战场上指挥三军,而这三军实际上就是我们三个小兵,被指挥地团团转,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可谓到了极致。那时我并不觉得累,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甘愿为他做事。
随着业务的极速拓展,微信中的指令越来越多,从最初的期待到如今的厌恶也经历了一个过程。我时常怀疑微信最初的作用是什么,如果它的初衷是拉近彼此的距离,方便朋友联络增进感情,就不该扯上乱七八糟的工作功能。自从用微信作为工作的主要交流方式之后,我感觉生活已被工作绑架。一睁眼手机里就是领导指令,好友里有一半都是已经忘记哪些活动加的人,一件事明明可以打个电话说清楚,非要不停地发信息拽过来投过去。以前看到他的头像闪动有了新的微信,我都会心情激动,而如今各种要处理的问题让我好想躲在山洞里清静。
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应该感谢他还是应该记恨他。我很怕开夜车,第一次开还是他让我送一个客人。那是一个大雨天,他们喝酒吃饭后,让我开车送客人回酒店。本来挺近的路,我因为刚上路不久所以提心吊胆。客人也看出我的技术,提醒我慢点开车不要着急。那时又赶上某会前夕,街上好多路口临时封闭,客人下车后我开了好远才找到回家的路。雨刷拼命地摇摆,两侧镜子看不清车的影子,每一次并线都感觉自己在颤抖,最后开到地库,我哭着在车里坐了很久缓不过神。而他是无法体会到我的感受与挣扎,还时常调侃我现在的车技是他一手造就,没错,经历过那次之后,我上路如鱼得水,成长的背后是一次次精神上的洗礼和心理上的突破,没有痛苦就没有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