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彤君小的时候吃饭很慢,老是被家长说不好好吃饭,一直没改过来。后来九年义务教育改变了我。初三开始住校,每到下课,学生的运动细胞都被瞬间发挥到极致,走的慢一点,略好吃的菜全都没了。而且中午休息时间短,大家都是快速吃完快速回去做作业,吃的慢只好孤单一人。久而久之,简彤君就吃饭与抢饭双飞,体重共身高同悲了,直到后来,那就是“吃饭5分钟,做饭2小时的”节奏啊~
所以很长时间里,除非是特别反感的食物,简彤君觉得所有的食物都一样,反正囫囵吞枣也品尝不到细致的味道,好吃的一般的都能吞下去,不挑食。也不能理解为什么明明挺好吃的东西,小伙伴竟然吃不下。因为吃饭快,简彤君颇遇到了一些尴尬的场面。一个女孩子,吃饭的时候竟然有恶狠狠的感觉,仿佛刚刚从难民区逃出来。因为吃饭快,胃感知饱的速度就慢了,常常饭后好久才感觉自己撑了,因此身材也胖了。更重要的是,在男神面前!!!强忍着慢点吃,感觉内心有一只小手不停的挠,好想风卷残云。
终于,简彤君受不了了要反击!网上搜索了无数降低吃饭速度的攻略,强制自己每一口食物至少咀嚼25次,细细品味食物的味道,放慢筷子和手指的速度。慢慢地,速度降下来了,也体会到无数好处。
首先,吃饭慢了,一下下就饱了,而且突然觉得慢慢的吃完之前那么多量的食物是一个很累的大工程,所以食量都减少了,吃完饭再也不会有胃胀和不适的感觉了,身材也慢慢瘦了;其次,形象斯文了,再也不用担心跟人出去吃饭吓到别人;然后可以仔细品尝到食物的味道,味蕾其实很敏感,但是食物需要慢慢滑过,才能感知它的层次,虽然我还没有达到吃一口就能感受一块蛋糕是有多少种味道,一口菜里隐含的信息,但是也开始感觉食物的优劣了。简彤君表示很开心,要把好的习惯延续下去。
餐桌礼仪体现了一个人的教养和素质,普通人不求吃饭优雅了,不难看就可以。一口食物的产生如此不容易,从食材的培育到食物的加工,每一个环节都是付出了辛苦的,如果不好好品尝,如何对得起食物里的心血?我觉得日本人做的很好,日本人对食物充满感激,他们在用餐之前都会以非常虔诚的态度说:“我开动了!”,日本的饮食很精致,餐具不大但是充满格调,每一种食物的量都很少,这样你就有足够的时间细细品尝,去感激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藏。
饮食里体现了一个时代人的生活情况,《东京梦华录》里有大量的饮食和市井生活的描述,但《洛阳伽蓝记》里只有寺庙和城市的记录,何也?洛阳伽蓝记的年代是北魏,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之一,烽烟满地民不聊生,不知生命在什么时候终结,又哪里能专注吃呢?而孟元老笔下写的是北宋的汴梁啊~~北宋可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富有的年代,安定的人民才有心情去做生意,去体会生活。
爱生活的人一般都爱美食。因为爱所以格外挑剔和精细,过午不食,不洁不食,过饱不食......葡萄美酒要拿夜光杯来配,挑选食材要遵守四时节气,甚至熏肉用的木材是松木还是果木都能影响最终的味道。中国人的饮食文化让外国人叹为观止,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饮食都没有中国如此庞大的体系和讲究,土耳其号称美食大国,但是土耳其也没有刀工和火候的说法。中国人做菜,讲究食材,讲究刀工,讲究火候,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哲学都做到菜里了。我始终无法想象,水豆腐是怎么切成头发一样细的丝,豆芽菜里怎么塞进馅料,做出蟹八件的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要把蟹吃到如此精细。
这些都是士大夫阶层的吃法,普通人很少有机会吃到如此讲究的食物,但是日常生活的美味若能细细咀嚼,也是日子的味道啊~~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记得小时候最爱的就是夏天,因为夏天瓜果丰富,我特别喜欢跟父亲一起去瓜棚看瓜,四野阒静,虫声唧唧,天幕是深邃的钴蓝色,点缀着璀璨的星星,晚风温柔而清凉,西瓜散发着清香,我跟父亲聊着天,那样的夜晚美丽极了。我的自然感和美感大概就是在这样的夜色中建立起来的。小时候乡下没有冰箱,但是井水沁凉,家家户户喜欢把瓜果之类的放在桶里,吊到井里,晚饭之后提起来就是冰镇效果,而且由于是天然的井水,所以瓜果格外水润清甜,一口吃下暑气尽消。后来读乐府的时候读到“携手密叶下,浮瓜沉朱李”这样的句子,蓦然觉得这不就是乡人们的日常生活吗?
此刻简彤君写着这些连篇废话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尽是小时候吃过的外婆熬煮的绿豆粥、秋天成熟的红柿子、新鲜的玉米........口角生津,恨不能立即去饕餮一番,只是这次,简彤君一定会细细品尝这食物里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