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第十章第二节重新定义写作能力

摘录与感悟:

第2节 重新定义处理能力

一.写作是一个把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而推动这个转化过程的是你的信息处理能力。

所有的输入都不会直接成为你的素材,而是要先经过你的大脑处理。

你处理成什么样,素材就是什么样,写出来也会是什么样。

感悟:

我们学习的知识需要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而看到听到的众多信息也需要筛选、思考后才转变成素材。

二.要讲素材处理能力,我们就要先讲素材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形式。

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文章是写作者精神的展现,输入像一堆杂乱无章的文件,是写作者不得不去处理的素材,写作者要做的就是赋予写作素材一种精神到逻辑的形式。

什么是素材处理能力?我认为是筛选、归纳、提炼的能力。

感悟:

我们需要整理素材,让他们有逻辑顺序,比如以前听到的一些故事与现在要写的主题结合在一起时,是否要把故事过时的东西去掉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识别筛选

怎么高效处理信息?第一步是识别筛选。

你处理不了所有信息,也不需要处理所有信息,这是识别筛选的内在逻辑。

1.学会筛选优质信息

你每天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能处理的信息也是有限的,所以要优先去处理那些更优质的信息。

举例:

比如我们在看新闻时,可以先看热搜上面的排行榜,看看大家今天在留意关心什么内容,这些内容肯定是大部分人关注的重点区域。

比如看公众号时,首先看哪些公众号里面的优质文章没有看过的,这些东西都是被再次处理过的,而且优质就代表着内容质量不会差。

2.学会识别信息性质

我们在处理信息的时候,要一边看一边识别信息性质,比如这个信息是事实、理由还是观点、结论。

识别信息的性质是为了更好地吸收。

有的信息是事实,你直接记住就可以了;

有的信息是观点,观点不是事实,否则它就不是观点了,既然不是事实,你要有自己的判断;

有的信息是理由,你要看它能否解释结论;有的信息是结论,你要想想能否想出合理的理由。

举例:

有些信息是不需要思考的只要记住怎么做去行动就可以了,这类型的信息是工具类或者实用类书籍里面经常有的。

而观点类的文章一方面是传达作者的认知和思考角度,另一方面是否能给自己带来启发。

最后一种类型的信息是因果关系,要学会推断前后关系是否恰当合理。

3.学会按需求来筛选

不是所有的素材都适合我们的写作主题,也不是所有的素材我们都能运用得当。学会甄别素材,找到适合的、能被自己运用的,这是最重要的写作素材处理能力。

举例: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找到与这个主题最相近的词语来展开了解。

四.归纳整理

为什么要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人的大脑一次性能处理的信息数量是有限的,比如有100条信息,任何人都很难高效地处理应用,因为我们面对的是100条独立的信息,但是如果你对这100条信息进行了归纳整理,先分成5大类,每大类里有20条,每大类又分成4小类,每小类5条,这样处理起来效率就高。

你写文章处理素材时,要一边找素材一边分类:哪些是核心论点,哪些是分论点;哪些是案例,是哪一个论点的案例;哪些是原因,分条列举;哪些是外部因素,哪些是内部因素;哪些是第一阶段,哪些是第二阶段……分类的方式非常多,根据写作的实际情况确定即可。

举例:

老师要求我们建立素材库的目的就是这个原因,素材库里可以有故事类、观点类、金句类、标题类,找起来方便,也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信息。

五.提炼总结

提炼总结是对信息的终极处理。

如何提炼总结?

第一,归纳法。

归纳是指从个性到共性,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式。

举例:

我们在看书时是否会有一些作者的观点很相似,这时我们可以将这些观点收集起来看看作者们在强调的共同点是什么。

比如写作的书籍里,肯定会有相似的观点,找出为什么作者们都很重视这方面的培养,大家都在意的东西肯定是有 道理才强调的。

第二,演绎法。

演绎是指从共性到个性,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式,即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演绎法——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举例:

如果你知道如何构造一个成品,那么就会可以反推这个过程。

比如,如何构造一个好的标题有好几个方面可以达成最后的目的,这里的前提就是使用这些因素,结论就是达到好的标题。

前提:强化文章价值,把内容浓缩成金具;

结论:这个好标题的作用,是起到概括的作用,以及简明扼要告诉读者关于什么内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